引论 德育之为德育 1
一 人文缺失:德育及其研究的现实困境 1
(一)知识的分野 3
(二)传统德育的迷思 6
(三)德育研究通观 11
二 典范转移:从灌输德育到交往德育 19
(一)本体价值的回归:德育研究的视角转换 20
(二)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往”透视 31
(三)交往及其含义 44
(四)交往凸现的现实原因及主体间性 50
(五)觉解、交往德育及其意义 57
第一章 大学德育的历史审视 68
一 文化与自我观:德育历史审视的理论取向 68
(一)文化 69
(二)自我 70
(三)文化、自我与交往 72
(四)文化、自我观与大学德育研究 76
二 以他人为中心:儒家文化力德育 79
(一)儒家文化中的自我 79
(二)儒家文化与文化力德育 87
三 以观念为中心:观念政治力德育 93
(一)政治力德育及其特质 94
(二)政治力德育的表现 100
(三)观念及观念自我 104
四 以个人为中心:物化科技力德育 107
(一)物化自我:人自身的异化 109
(二)科技力德育:大学德育的危机 116
第二章 德育理论的再认识 126
一 凸显自然与人:自然学派的德育主张 126
(一)以自然为中心:幸福源于自然 127
(二)以人为中心:幸福寓于自身 130
(三)“天人合一”:幸福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139
二 厘定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派的德育观点 147
(一)崇尚理性和社会化:造就“理性人”、“社会人” 147
(二)“师道尊严”和“国家至上”:从“儒生”到“公民” 159
(三)“观察学习”与“榜样示范”:培养有道德的人 161
三 学生与交往胜出:交往学派的德育理念 165
(一)尊重学生、重视交往的“新教育” 166
(二)民主互动,“改造社会”:改造主义德育 172
(三)促进个性“自我完成”:存在主义德育 173
(四)“价值教育”、“品格教育”和“道德判断”研究 175
第三章 交往德育的提出 182
一 挑战与应对:交往德育提出的背景 182
(一)交往德育提出的前提:压力与机遇 183
(二)交往德育提出的基础:哲学及其研究 206
二 交往德育:在文化动力中生成 210
(一)文化:德育的本来之寓 211
(二)自由交往的人:交往德育的文化指向 216
三 人性复兴:以交往为中心的文化力德育 219
(一)向人性回归:从灌输到交往 220
(二)“美好而真诚”的生活:德育的人性化使命 224
第四章 交往德育的理论依据 235
一“手段—目的”:灌输德育审视 235
(一)“目的理性”:灌输德育的理性存在 237
(二)边缘化:“目的理性”的德育现实 241
二“交往理性”:交往德育的规范基础 247
(一)大学德育的“理性”转向 248
(二)交往理性观与大学德育 252
(三)“需要的诠释”:德育本体价值之理性基础 262
(四)“价值介入”:“交往理性”的启示 267
三 交往德育:合理性与合理化 271
(一)交往德育的合理性 271
(二)交往德育的合理化 276
(三)交往德育与灌输德育:合理化之异 278
(四)交往德育论的合理性与合理化 281
第五章 交往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284
一 交往及“生活世界”:交往德育之存在 284
(一)交往:交往德育的媒介 284
(二)本源性力量:交往的深层德育意义 287
(三)“生活世界”:交往德育的畛域 289
二 生存与觉解:交往德育的本质和价值 294
(一)交往德育的本质存在 295
(二)交往德育的“生存”选择 297
(三)交往德育的“自我”觉解 306
(四)交往德育的“人本”核心 311
三 文化、社会、自然与人:交往德育的功能 313
(一)交往德育的功能诠释 314
(二)交往德育的功能呈示 318
(三)交往德育的作用分析 327
第六章 重建交往的大学德育 336
一“知—行—知”:德育认识论 336
(一)教育认识论与一般认识论相异 336
(二)“志于行”:交往德育的旨趣 340
(三)“悟”与“悦”:交往德育的境界 342
二 人与社会的整合:大学德育目的及目标的真谛 345
(一)大学德育的目的 346
(二)大学德育的目标及其构成 358
三 德育内容:从泛政治化到本体价值的复归 361
(一)德育的内容及其依据 362
(二)从“知识化”到“人性化” 364
(三)从“政治化”到“生活化” 370
(四)“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 371
第七章 交往德育之实现(一) 379
一 生成:交往德育过程 379
(一)从转化到生成:德育过程观转向 380
(二)从“知道”到“体道”:德育过程一解 387
(三)交往德育过程:对话、理解、生成与共享 391
(四)创设与构架: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 402
二 交往:德育方法的更新 410
(一)灌输:传统德育的方法选择 411
(二)交往:大学德育方法的定位 417
(三)培养道德交往能力:大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422
第八章 交往德育之实现(二) 427
一 优质教学:塑造德育教学的交往时空 427
(一)德育教学空间环境的塑造 428
(二)德育教学时间环境的优化 434
二“文化化人”:营建交往德育的良性氛围 435
(一)文化场景 437
(二)学校环境与社会生活 442
(三)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 445
(四)德育与社会的整合认同 447
三 前提、原则和方法:建设交往德育的和谐环境 450
(一)意识觉醒:德育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前提 450
(二)互主体整体拓展:德育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454
(三)综合平衡优化:德育环境建设和管理的方法 463
四 形象再塑:重构德育主体 468
(一)交往德育:一种师生关系的转向 469
(二)交往德育:一种师生“存在”的生存方式 470
(三)信息交往时代的师生关系:嬗变及走向 472
余论 必要的乌托邦一 大学德育重建之反思 483
二 交往德育论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诉求吗 490
三 交往德育:必要的乌托邦 494
后记 501
主要参考文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