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如何发现学生的辅导需求? 3
一、知己知彼有方向——关注辅导需求 3
1-1 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教师辅导的需求 3
1-2 从三个维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1-3 用“S-P表”发现学生的辅导需求 7
1-4 课堂练习中及时发现需要辅导的对象 10
二、和颜悦色入心窝——营造轻松氛围 12
1-5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12
1-6 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 15
1-7 换位思考展开心语的交流 17
1-8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 19
1-9 激发积极进取的学习志趣 21
1-10 维护学生斑斓的童年梦想 24
第二部分 如何取得辅导的预期效益? 29
一、“你很不错”——感受学习的快乐 29
2-1 每天说句鼓励的话 29
2-2 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表扬 31
2-3 告诉学生:“你很不错!” 33
2-4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6
二、“小步走,不停步”——搭设合适的台阶 38
2-5 因材施导设定降低知识起点 38
2-6 适当降低辅导要求 41
2-7 制订“搭梯子”计划 44
2-8 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46
2-9 采取“小步走,不停步”的策略 49
2-10 良好习惯培养不妨“得寸进尺” 52
三、“听到掌声响起来”——给予表现的机会 54
2-11 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优先” 54
2-12 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56
2-13 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 59
2-14 鼓励学生提问题 61
2-15 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64
2-16 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67
四、“盯人战术”——把控辅导的节奏 70
2-17 将辅导纳入家校联系册 70
2-18 辅导需要标本兼顾 73
2-19 作业辅导要做到几个“清” 75
2-20 课后跟进的“盯人战术” 77
2-21 组织同伴互助要有明确目标 79
五、带几个“研究生”——提升辅导的境界 82
2-22 为目标增加一点理想色彩 82
2-23 量身重组,提供拓展学习资源 85
2-24 穿插一些主题式学习的内容 88
2-25 以“研究性学习”提升辅导层次 90
2-26 辅导要给学生学习成果提供展示舞台 93
第三部分 如何协调形成辅导的合力? 97
一、避免疲惫低效——各学科的辅导要突出重点 97
3-1 兼顾各学科的作业和辅导需求 97
3-2 梳理各学科教师的关注对象及关注重点 100
3-3 协调各学科学困生的辅导时间 103
3-4 针对学生确定相应的辅导方法 106
二、运用数字技术——建立网络辅导园地 109
3-5 相关教学资源网站要设辅导平台 109
3-6 网络辅导要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112
3-7 开设教师博客作为网络交流平台 115
3-8 建立学科交流辅导QQ群 118
3-9 借助博客平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120
3-10 为辅导设计阶梯式的“成就称号”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