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外传播学:外宣理论与实践的“正本清源” 1
1.1 对外宣传、对外传播的定义与英译 2
1.2 “外宣”从Propaganda到 Communication 9
1.3 传播学与国际传播学 12
1.3.1 传播学 12
1.3.2 国际传播学 14
1.4 对外传播与国际传播 16
1.5 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 21
1.6 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的演进 23
1.7 外宣与“大外宣” 29
1.7.1 国家党政机构主导的“大外宣” 29
1.7.2 作为新概念和新思路的“大外宣” 30
1.7.3 以目标受众和传播效果为圭臬的“大外宣” 31
1.8 对外宣传的目的、主体、体裁 32
1.8.1 对外宣传的目的 32
1.8.2 对外宣传的主体 34
1.8.3 对外宣传对象 35
1.8.4 对外宣传的体裁 36
1.9 对外宣传与国际公共关系 38
1.9.1 现代公共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8
1.9.2 历史上的公共关系实践 41
1.9.3 公共关系的定义与基本原理 45
1.10 国际与跨文化公共关系 55
第二章 外宣、外宣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59
2.1 文化与语言 60
2.2 跨文化交际学 61
2.3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 65
2.4 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 68
第三章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宏观、中观、微观文化语境 71
3.1 翻译语境 71
3.2 外宣与外宣翻译语境 72
3.2.1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宏观环境 75
3.2.2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中观环境 76
3.2.3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微观环境 78
第四章 外宣、外宣翻译与信息传播过程 92
4.1 信息的传播过程 92
4.1.1 信息发出者 93
4.1.2 信息的编码 96
4.1.3 信息的呈递 96
4.1.4 信息的传送 99
4.1.5 信息的传媒 99
4.1.6 信息译码过程 99
4.1.7 信息的干扰 100
4.1.8 信息接收者 100
4.1.9 反应 104
4.1.10 信息的反馈 104
4.2 明确与含蓄传播 104
4.3 信息传播主要障碍及应对策略 105
第五章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受众类别与目标区划 109
5.1 外宣与外宣翻译研究中的读者与受众类别 111
5.1.1 翻译研究中的读者和受众类别 112
5.1.2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受众类别 114
5.2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目标区划 125
5.2.1 目标区划细分 125
5.2.2 目标区划选择 131
5.2.3 定位 133
第六章 外宣与外宣翻译媒介的特点及有效利用 139
6.1 传播媒介的个性与优势 140
6.1.1 报纸 143
6.1.2 杂志 146
6.1.3 电视 147
6.1.4 广播 149
6.1.5 户外媒体 150
6.1.6 直接邮寄 151
6.1.7 网络媒体 152
6.2 媒介选择策略 158
6.2.1 传播媒体的定量定性评估 159
6.2.2 媒体选择方案 163
6.3 媒体传播的频密度安排策略 164
6.4 媒体融合 整合传播 166
第七章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调研 168
7.1 外宣与外宣翻译调研案例研究 168
7.2 外宣与外宣翻译调研 177
7.2.1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实证调研 178
7.2.2 外宣与外宣翻译实证调研的作用 179
7.3 外宣与外宣翻译调研的信息搜集渠道与方式 180
7.4 外宣与外宣翻译调研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84
第八章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策划与管理 186
8.1 外宣与外宣翻译策划的必要 186
8.2 外宣与外宣翻译策划类型 192
8.3 翻译要求与翻译运作指导 194
8.3.1 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194
8.3.2 翻译运作指导准则Translation guideline 197
8.4 外宣与外宣翻译策划的基本框架 198
8.5 外宣与外宣翻译的质量管理 200
第九章 外宣翻译的创意和叛逆 202
9.1 翻译的历史演变 203
9.1.1 翻译定义的演变 203
9.1.2 译何:历史History-故事Story-实况Real story 206
9.2 应用翻译的宏观理论、中观策略和微观技巧 207
9.3 应用创意翻译:因应“走出去”国家战略需要而生 210
9.4 应用创意翻译:对最佳跨文化交际效果的追求 214
9.5 外宣翻译的创意和叛逆 217
第十章 形象的构成与推广 227
10.1 形象的内含与外延 228
10.1.1 形象的定义 228
10.1.2 形象的分类 228
10.1.3 形象的构成要素 229
10.2 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 230
10.3 中国当代国家形象构成与国家旅游业形象构成 230
10.3.1 中国当代国家形象构成 230
10.3.2 国家旅游形象构成 232
10.4 国家旅游形象形成的过程与功能 235
10.5 形象推广策略 236
10.5.1 形象定位策略 237
10.5.2 形象重造策略 237
10.5.3 CIS导入策略 238
10.5.4 合纵联横策略 238
10.5.5 公关广告策略 239
10.5.6 形象巩固策略 240
10.5.7 借“东风”策略 241
10.5.8 隐蔽诱导策略 242
第十一章 讲好中国故事 245
11.1 故事的定义与类别 247
11.2 外宣与外宣翻译中的故事:类型与特点 248
11.2.1 狭义的故事——Anecdote趣闻轶事 248
11.2.2 习近平讲给奥巴马的中国故事 253
11.2.3 中国故事:民族文化传承的血脉 257
11.2.4 梦工厂、迪斯尼讲给世界的中国故事 259
11.2.5 “走出去”企事业机构讲述的故事 261
11.3 讲中国故事 与世界对话 267
11.3.1 了解受众的关注点 267
11.3.2 受众感兴趣 起共鸣 268
11.3.3 “讲译”而非“口译”或“笔译” 273
11.3.4 精心策划创作 全方位传播 274
第十二章 创建国际化“语言环境” 276
12.1 我国语言环境研究状况 276
12.2 语言环境的内涵与外延 278
12.2.1 语言环境的定义 278
12.2.2 语言环境研究的主要领域 279
12.2.3 语言环境构成的动态和静态两大信息系统 281
12.3 语言环境创建的功能、文化、形象信息传播目标 281
12.4 语言环境创建论的理论依托 283
12.5 语言环境创建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286
12.6 语料的分类与加工 287
12.6.1 语料的分类 287
12.6.2 语料的加工 288
第十三章 全球传播 291
13.1 全球化与全球传播 291
13.2 差异定位到全球定位 293
13.3 全球整合营销传播 296
13.4 全球传播与文化全球化 302
13.5 全球传播与话语权 305
13.5.1 把握全球话语主动权 305
13.5.2 掌握全球传播高科技 306
13.5.3 登攀全球传播“制高点” 312
参考文献 315
结语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