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先验演绎与《纯粹理性批判》 14
第一节 先验观念论的主旨 15
第二节 先验演绎的位置与作用 22
第三节 康德为什么重写“先验演绎”? 32
一、基本差别:两种论证结构 33
二、先验统觉、先验想象力与先验对象 36
三、差别与一致:两版演绎的整体意义 41
第二章 对先验演绎中关键概念的批评 44
第一节 主观性演绎的批评 45
一、豪威尔的批评 46
二、克利弗的批评 51
三、盖耶尔的批评 57
第二节 客观性演绎的批评 62
一、豪威尔的批评 62
二、克利弗的批评 69
三、盖耶尔的批评 75
第三章 结构的分歧 80
第一节 亨利希的“一个证明、两个步骤” 81
第二节 阿利森的修正与质疑 85
一、阿利森的修正 85
二、阿利森的质疑 87
三、补充性说明与问题 91
第三节 其他相关阐释 95
第四章 先验演绎结构的阐释 102
第一节 线索的发现 102
第二节 第一步骤:先验统觉及其客观有效性(第15—19节 ) 106
一、判断行为与直观杂多(第10、13、14节 ) 106
二、先验统觉(第15、16节 ) 118
三、先验对象(第17节 ) 130
四、判断的客观有效性(第18、19节 ) 134
第三节 第二步骤:范畴与感性直观(第20—23节 ) 143
第四节 第三步骤:先验想象力与形式直观(第24—26节 ) 149
一、先验想象力(第24、25节 ) 149
二、形式直观/图示(第26节 ) 156
第五章 结构的归纳 169
第六章 “先验演绎”中的其他问题 182
第一节 “直观”概念辨析 182
一、“直观”的基本定义及其问题 182
二、作为认识活动的直观:意向性 186
三、作为意向性行为的结果:形式直观 190
第二节 “先验对象”概念辨析 192
一、积极意义上的“先验对象” 193
二、消极意义上的“先验对象” 197
三、“先验对象”与“先验观念论” 203
第三节 康德与贝克莱主义 204
一、康德是贝克莱主义者么? 205
二、根本分歧:经验与“幻相” 208
三、“物自身”问题 213
参考文献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