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动荡的时代 大竞争的人才 1
2 改革最显吸附力 5
3 核心最显凝聚力 9
4 信赖最显战斗力 15
5 博大的胸怀 恢宏的气度 20
6 鲜明的原则 高超的方策 25
7 时代的局限 深刻的矛盾 30
8 “唯才是举”的实践 “天下归心”的结果 34
9 事必躬亲析(上) 40
10 事必躬亲析(下) 43
11 由事必躬亲引出的深入思考 47
12 诸葛亮悲剧补笔 50
13 谈谈司马懿的“激不怒” 53
14 说说司马懿的“吾不如” 55
15 由司马懿装病说到干部考察失真 57
16 司马懿权变的现实启迪 60
17 由孙氏父子死想到领导干部自重 64
18 由诸葛恪悲剧看爱民素质的重要 68
19 信任,是最大的精神鼓励 71
20 是大意失荆州吗? 74
21 张飞爱人才的启迪 78
22 去私才能任贤 80
23 孙权用人特色(一) 83
24 孙权用人特色(二) 86
25 孙权用人特色(三) 88
26 孙权用人特色(四) 91
27 冤哉魏延 94
28 惜哉马谡 98
29 首先选好管官的官 102
30 更应用好管官的官 105
31 哭郭嘉 说拔尖 108
32 哭刘封 说内耗 111
33 鉴李严 手莫伸 114
34 曹氏与文士(上) 117
35 曹氏与文士(下) 122
36 谦虚谨慎辩 128
37 伯乐不能走 130
38 为人择官者乱 133
39 小圈子搞不得 136
40 当退则退者勇 139
41 当看主流和大节 142
42 注意不善上官者 145
43 从彝陵之战看情绪控制(上) 148
44 从彝陵之战看情绪控制(中) 151
45 从彝陵之战看情绪控制(下) 154
46 孙权何不相张昭(上) 157
47 孙权何不相张昭(下) 160
48 勿忘扶己上马人 162
49 狂才难用 166
50 傲才难信 169
51 刘备定蜀用人赞评(上) 172
52 刘备定蜀用人赞评(下) 175
53 为周瑜说句公道话 178
54 说长道短评鲁肃 180
55 蒋琬的“头三脚” 183
56 谈谈谏的艺术 186
57 再谈谏的艺术 188
58 授权的艺术 191
59 用人不疑一范例 194
60 知人善任 点石成金 197
61 袁绍与刘表的通病 201
62 且看阿蒙怎成长(上) 206
63 且看阿蒙怎成长(下) 210
64 吕蒙品德补笔 213
65 有感于黄盖治文吏 216
66 假如吕布落在刘备手里 218
67 要注意身边人这个盲点 220
68 刘禅用人小议 223
69 忌人者必毁人 226
70 忌人者必自毁 229
71 忌人者何能逞 231
72 书生拜大将的启示 234
73 淡化强化说当官 238
74 一谈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互补和相抵 242
75 二谈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互补和相抵 245
76 三谈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互补和相抵 248
77 四谈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互补和相抵 252
78 要经得住不公正这种考验 255
79 莫让老实人吃亏 258
80 英雄与奸雄(上) 262
81 英雄与奸雄(中) 266
82 英雄与奸雄(下) 269
83 正身的力量(上) 273
84 正身的力量(下) 277
诸葛亮用人言论释评 283
86 治国之道 务在举贤 283
87 纳言之政 谓为谏诤 285
88 多见为智 多闻为神 287
89 马不必骐骥 贤不必圣人 289
90 喜怒之事 不可妄行 291
91 为人择官者乱 为官择人者治 292
92 省官并职 去文就质 294
93 教令为先 诛罚为后 296
94 迁善黜恶 知人五苦 298
95 赏不可虚施 罚不可妄加 300
96 上不假之以赏罚 犹束猿猱之手 302
97 军中事 不由君命 304
98 奸伪悖德 不可亲也 306
99 将不可骄 骄则失礼 307
100 知人之性 莫难察焉 308
101 后记 310
102 增订本后记 312
103 我为什么研究起三国用人来了——《大动荡的时代 大竞争的人才》自序 314
104 赤壁大战的遐思——写在《三国用人艺术》修订版付梓之际 322
附: 333
荐《三国用人艺术》 翟向东 333
三国用人艺术 周溯源 335
一本县长写的书 老鱼 337
在争人才中争天下——读《三国用人艺术》 刘荣升 340
历史与现实交叉点上的思考——评冯世斌著《三国用人艺术》 李怀亮 343
古为今用裨益现实——《三国用人艺术》评介 陆振兴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