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道德经》七讲 1
第一讲:应学《道德经》 1
一、《道德经》体现老子的超人智慧 1
二、老子及《道德经》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赞扬 3
三、为老子出生在中华民族而自豪 4
四、学习《道德经》想了解老子生平是可以理解的 5
五、学习《道德经》者日益增多 7
第二讲:做人之道 8
一、“德善”“德信” 8
二、“上善若水” 8
三、“言下之”、“身后之” 9
四、“希言自然” 9
五、“少私寡欲” 9
六、“处其厚,处其实” 9
七、“言有宗,事有君” 10
八、“胜人者有力”“强行者有志” 10
九、“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10
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1
十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
十二、“后其身”,“外其身” 12
十三、“圣人常善救人” 12
十四、“守雌”、“守黑”、“守辱” 13
十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3
十六、“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 13
十七、“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14
十八、“智慧出,有大伪” 14
十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
二十、“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15
二十一、“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6
二十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
二十三、“勇于敢”,“勇于不敢” 16
二十四、“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17
二十五、“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7
二十六、“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8
二十七、“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8
二十八、“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19
二十九、“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9
三十、“万物得一以生” 19
三十一、“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0
三十二、“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0
三十三、“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21
三十四、“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21
三十五、“知足之足,常足矣” 21
三十六、“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21
三十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2
第三讲:治国、治军之道 24
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24
二、“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24
三、“侯王守道,万物自宾” 25
四、“治大国若烹小鲜” 25
五、“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25
六、“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25
七、“大国宜为下” 26
八、“食税之多,是以饥” 26
九、“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26
十、“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27
十一、“悠兮其贵言” 27
十二、“以智治国,国之贼” 27
十三、“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8
十四、“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28
十五、“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28
十六、“善为士者不武”,“善用人者为之下” 29
十七、“祸莫大于轻敌”,“哀兵胜矣” 29
十八、“清静为天下正” 29
第四讲:老子养生之道 30
一、“名与身孰亲” 30
二、“冲气以为和,强梁者不得其死” 30
三、“动之于死地,亦有三” 31
四、“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31
五、“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2
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3
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33
八、“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34
九、“去甚、去奢、去泰” 34
十、“早服谓之重积德” 34
第五讲:老子修炼之道 36
一、“致虚极,守静笃” 36
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6
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7
四、“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37
五、“载营魄抱一”,“抟气至柔”,“涤除玄鉴” 38
六、“执大象,天下往” 39
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39
八:“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39
九、“微妙玄通,深不可知” 40
十、“我独异与人,而贵食母” 41
十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42
十二、“以其无死地” 42
十三、“精之至”,“和之至” 42
十四、“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43
十五、“不笑不足以为道” 45
第六讲:老子修炼法 46
一、老子和庄子对修炼静功和动功的论述 46
二、动功十二式 46
三、静功 51
四、导引行气 52
五、效果 52
六、对学练的几点说明 53
第七讲:道与德的含义和体现 60
一、“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60
二、“象帝之先” 60
三、“先天地生” 61
四、“道者万物之奥” 61
五、“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2
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62
七、“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63
八、“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3
第二部分 《道德经》译文 64
第三部分 附录 93
一、九品“上善若水”——作者:张华松 93
二、道祖老子生于涡阳实话十说——作者:牛家栋 98
三、知我涡阳 爱我涡阳——作者:胡智 110
四、老子修炼法效果访谈录 119
五、论道赞老子五十五则 126
六、养生修炼要语六十则 127
七、关于开办学习《道德经》辅导班的通知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