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 什么是西方文论 1
二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 2
三 怎样学习西方文论 4
第一章 古希腊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 社会背景 1
二 文化背景 3
三 文学概貌 4
四 文论综述 6
第二节 柏拉图 8
一 生平及著作 8
二 摹仿说 9
三 灵感论 11
四 文艺的社会功用 14
五 柏拉图学说的影响 18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 19
一 生平及著作 19
二 科学方法论 20
三 摹仿论 22
四 文艺的基本特征 23
五 悲剧的定义 24
六 悲剧的因素:情节中心说 25
七 悲剧的缘由:过失说 27
八 悲剧的效果:净化说 28
九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29
第二章 古罗马 33
第一节 概述 33
一 社会背景 33
二 文化背景 34
三 文学概貌 35
四 文论综述 36
第二节 贺拉斯 38
一 生平及著作 38
二 古典主义原则 39
三 恰到好处的合式原则 41
四 理性 42
五 天才与技巧 42
六 诗歌的社会功能——寓教于乐 43
七 贺拉斯《诗艺》的影响 44
第三节 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44
一 扑朔迷离的作者及其时代 44
二 崇高的涵义 45
三 崇高风格的五个要素 46
第四节 普罗提诺 49
一 生平及著作 49
二 基本美学思想 49
三 艺术的摹仿与独创 50
第三章 中世纪 54
第一节 概述 54
一 社会背景 55
二 文化背景 55
三 文学概貌 57
四 文论综述 59
第二节 圣·奥古斯丁 60
一 生平及著作 60
二 反对世俗文艺 60
三 文艺为基督教服务 61
第三节 阿伯拉尔 62
一 生平及著作 62
二 艺术的独立性 63
三 情感论 64
第四节 圣·托马斯·阿奎那 65
一 生平及著作 65
二 艺术摹仿自然 66
三 艺术的真实性 67
四 艺术的象征 68
五 形式理论 69
第四章 文艺复兴 71
第一节 概述 71
一 名称的由来 71
二 社会背景 71
三 文化风貌 73
四 文学概貌 74
五 文论综述 75
第二节 但丁 77
一 生平及著作 77
二 提倡俗语的社会背景 78
三 提倡俗语的目的 79
四 俗语的优越性 81
五 诗的寓意说 83
第三节 特里西诺 84
一 生平及著作 84
二 悲剧理论 85
三 喜剧理论 87
第四节 明屠尔诺与钦齐奥 89
一 明屠尔诺 89
二 钦齐奥 91
第五节 卡斯特尔维屈罗 95
一 生平及著作 95
二 想象 96
三 “三一律” 96
四 悲剧中的性格 97
五 文艺的娱乐功能 97
第六节 锡德尼 98
一 生平及著作 98
二 诗的创造性特征及其优越性 99
三 诗的虚构 100
四 诗的道德标准 101
五 《为诗辩护》的不足 102
第五章 古典主义 105
一 社会背景 105
二 文化背景 106
三 文学概貌 107
四 文论综述 107
第一节 高乃依 109
一 生平及著作 109
二 悲剧的题材和悲剧性格 110
三 悲剧的效用 111
四 “或然律”与“必然律” 112
五 对“三一律”的看法 113
第二节 德莱顿 114
一 生平及著作 114
二 戏剧诗的问题 115
三 悲剧问题 116
第三节 布瓦洛 117
一 生平及著作 117
二 崇尚理性 118
三 摹仿自然 119
四 学习古人 120
五 作家的修养 120
六 对“三一律”的阐释 121
第四节 蒲柏与约翰逊 121
一 蒲柏 121
二 约翰逊 123
第五节 伏尔泰 126
一 生平及著作 126
二 启蒙与古典的矛盾 127
三 论史诗 127
四 论悲剧 128
第六章 启蒙运动 131
第一节 概述 131
一 社会背景 131
二 文化背景 132
三 文学概貌 133
四 文论综述 134
第二节 卢梭 135
一 生平及著作 135
二 论科学与艺术 136
三 论戏剧 138
第三节 狄德罗 139
一 生平及著作 139
二 摹仿艺术与追求“理想模板” 139
三 想象 140
四 严肃喜剧 141
五 戏剧的情境 142
六 文艺的效用 142
第四节 维柯 143
一 生平及著作 143
二 诗性的智能 144
三 想象 145
第五节 莱辛 146
一 生平及著作 146
二 诗与画的界限 147
三 关于“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149
四 戏剧理论 150
第六节 赫尔德 152
一 生平及著作 152
二 人道主义与文艺问题 153
三 诗的特征与语言 153
四 文学的发展观 154
五 文学批评 155
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 159
第一节 概述 159
一 社会背景 159
二 文化背景 160
三 文学概貌 160
四 文论综述 161
第二节 康德 162
一 生平及著作 162
二 艺术的特征 163
三 天才论 165
四 艺术分类 167
第三节 歌德 169
一 生平及著作 169
二 艺术与自然或现实生活 170
三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71
四 古典的和浪漫的 172
五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173
第四节 席勒 174
一 生平及著作 174
二 艺术中的现实与理想 174
三 戏剧特征论 176
四 悲剧和喜剧 177
第五节 谢林 178
一 生平及著作 178
二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178
三 天才论 179
四 神话与悲剧 181
第六节 黑格尔 182
一 生平及著作 182
二 艺术的类型与发展 182
三 诗论 185
四 悲剧观 186
第八章 浪漫主义 194
第一节 概述 194
一 社会背景 194
二 文化背景 195
三 文学背景 196
四 文论综述 197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 199
一 弗·施莱格尔 199
二 奥·威·施莱格尔 201
三 海涅 202
第三节 英国浪漫主义 203
一 华兹华斯 203
二 柯勒律治 205
第四节 法国浪漫主义 207
一 斯达尔夫人 207
二 司汤达 209
三 雨果 210
第九章 现实主义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一 社会背景 214
二 文化背景 215
三 文学概貌 215
四 文论综述 217
第二节 巴尔扎克 219
一 生平及著作 219
二 反映现实 220
三 典型理论 220
四 作家的法则 221
第三节 列夫·托尔斯泰 222
一 生平及著作 222
二 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观 222
三 情感论 223
四 艺术的感染力 224
五 艺术技巧 225
第四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225
一 生平及著作 225
二 文学的真实性 226
三 文学的艺术性 227
四 文学的倾向性 227
第五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论:别、车、杜 228
第十章 唯意志论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一 社会背景 233
二 文化背景 233
三 文学概貌 234
第二节 叔本华 235
一 生平及著作 235
二 艺术特征论 235
三 天才论 236
四 悲剧 237
第三节 尼采 238
一 生平及著作 238
二 日神和酒神 239
三 悲剧的诞生 240
四 悲剧的衰落与复兴 241
第十一章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 243
第一节 概述 243
一 社会背景 243
二 文化背景 243
三 文学概貌 244
四 文论综述 244
第二节 丹纳 245
一 生平及著作 245
二 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理论 246
三 特征理论 250
第三节 左拉 251
一 生平及著作 251
二 真实感 251
三 实验方法 252
第四节 波德莱尔 253
一 生平及著作 253
二 感应论 253
三 恶之美 254
第五节 叶芝 255
一 生平及著作 255
二 象征主义的内涵 255
三 象征的表达 257
四 感情的象征与理性的象征 257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 社会文化背景 261
二 文学概貌 262
三 文论综述 264
第二节 弗洛伊德 265
一 生平及著作 265
二 性欲升华论 266
三 俄狄浦斯情结与白日梦 268
四 作家与白日梦 269
第三节 荣格 270
一 生平及著作 270
二 集体无意识 270
三 原型或原始意象 271
第十三章 俄苏形式主义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一 社会文化背景 275
二 文学概貌 276
三 文论综述 278
第二节 什克洛夫斯基 279
一 生平及著作 279
二 “陌生化”理论 279
三 一般语言与诗歌语言 281
第三节 雅各布森 283
一 生平及著作 283
二 文学的本质:文学性 283
三 语言的诗性功能 285
四 选择与组合 286
五 隐喻与换喻 287
第十四章 新批评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一 社会文化背景 289
二 文学概貌 290
三 文论综述 291
第二节 瑞恰兹 292
一 生平及著作 292
二 语义分析与文本细读 293
三 科学的语言与情感的语言 294
四 语境理论 296
第三节 艾略特 297
一 生平及著作 297
二 有机整体观 298
三 “非个人化”理论 299
第四节 兰色姆 301
一 生平及著作 301
二 本体论批评 301
三 “构架—肌质”理论 303
第五节 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 304
一 生平及著作 304
二 意图谬误 304
三 传情谬误 306
第十五章 结构主义 309
第一节 概述 309
一 社会文化背景 309
二 文学概貌 310
三 文论综述 311
第二节 弗莱 312
一 生平及著作 312
二 整体文学批评 312
三 原型批评理论 314
第三节 罗兰·巴特 316
一 生平及著作 316
二 零度写作 317
三 语言符号与文本符码 318
四 叙事层次 320
五 读者与批评 322
第四节 巴赫金 325
一 生平及著作 325
二 对话理论 326
三 复调小说理论 327
四 狂欢理论 330
第十六章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一 社会历史背景 335
二 文学概貌 336
三 文论综述 337
第二节 海德格尔 339
一 生平及著作 339
二 哲学思想:此在 339
三 艺术论 340
四 诗论 342
第三节 英伽登 344
一 生平及著作 344
二 艺术作品的结构 345
三 阅读理论 349
第四节 乔治·布莱 351
一 生平及著作 351
二 纯粹意识批评 352
三 日内瓦学派 354
第五节 萨特 355
一 生平及著作 355
二 存在主义理论 356
三 文学与行动和介入 357
四 文学是揭示自由的行动 359
第十七章 诠释学与接受理论 364
第一节 概述 364
一 社会历史背景 364
二 文论综述 364
第二节 伽达默尔 366
一 生平及著作 366
二 哲学诠释学 367
三 艺术作品的存在 368
四 艺术作品的理解 370
第三节 姚斯 371
一 生平及著作 371
二 接受美学理论 372
三 期待视野理论 373
第四节 伊瑟尔 374
一 生平及著作 374
二 文本空白与不确定性 375
第十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379
第一节 概述 379
一 社会历史背景 379
二 文论综述 380
第二节 卢卡契 381
一 生平及著作 381
二 文学与社会 382
第三节 本雅明 384
一 生平及著作 384
二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 384
三 “灵韵”说 386
第四节 马尔库塞 387
一 生平及著作 387
二 爱欲解放论 388
三 艺术作为现实形式 390
第十九章 解构主义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393
第一节 概述 393
一 社会文化背景 393
二 文论综述 394
第二节 德里达 395
一 生平及著作 395
二 “逻各斯中心主义”批判 395
三 异延 397
第三节 赛义德 398
一 生平及著作 398
二 东方主义 399
三 文化与帝国主义 401
四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 402
第四节 肖沃尔特与克里斯蒂娃 404
一 女性主义概述 404
二 肖沃尔特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观 406
三 克里斯蒂娃 407
后记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