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分布式卫星系统 1
1.2 分布式卫星系统发展现状 3
1.3 分布式卫星的关键问题 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分布式卫星系统动力学分析 24
2.1 坐标系 24
2.2 基于动力学方程的相对运动分析 25
2.3 基于运动学方程的相对运动分析 32
2.4 主要摄动因素对编队构型的影响 40
参考文献 52
第3章 分布式卫星的编队构型设计方法 54
3.1 基于运动学方法的编队构型设计 54
3.2 编队构型的摄动补偿 57
3.3 面向任务的编队构型优化设计 63
3.4 几类典型的编队构型 66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分布式卫星相对测量与相对状态确定方法 69
4.1 基于无线电的相对测量方法 69
4.2 基于光学的相对测量方法 74
4.3 基于差分GPS的相对测量方法 78
4.4 基于高精度动力学模型的相对状态确定方法 80
参考文献 86
第5章 编队构型的初始化 88
5.1 编队构型初始化动力学模型 88
5.2 单星环绕编队的二次冲量初始化控制 88
5.3 多星编队构型的初始化策略 97
参考文献 100
第6章 编队构型控制的路径规划 101
6.1 编队构型维持的路径规划 101
6.2 单星环绕编队构型变换的基本路径规划 102
6.3 编队构型变换的整体规划方法 108
6.4 碰撞规避方法 112
参考文献 115
第7章 编队构型LQR控制方法 116
7.1 构型控制的LQR算法 117
7.2 控制系数矩阵对控制的影响 121
参考文献 124
第8章 编队构型变结构控制方法 125
8.1 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 125
8.2 全向推力的构型控制 132
8.3 缺失径向推力的构型保持控制律设计 151
参考文献 157
第9章 编队构型的二次冲量维持控制方法 159
9.1 二次冲量控制方法基本思想 159
9.2 二次冲量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 160
9.3 二次冲量控制的修正方法 164
9.4 二次冲量控制的控制量计算流程 166
9.5 二次冲量控制算例 167
参考文献 169
第10章 编队构型控制的李雅普诺夫方法 170
10.1 构型控制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律 170
10.2 编队构型连续保持控制仿真分析 176
参考文献 185
第11章 编队构型大气阻力联合控制方法 186
11.1 编队构型大气阻力控制基本原理 186
11.2 共面编队的大气阻力控制方法 189
11.3 编队构型联合控制方法 204
参考文献 212
第12章 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卫星自主控制 213
12.1 分布式卫星系统对控制结构的要求 214
12.2 Agent平台设计 216
12.3 Agent开发工具OAA的设计 218
12.4 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卫星自主控制方法 223
参考文献 229
第13章 分布式卫星系统控制的容错软硬件设计 231
13.1 分布式容错硬件设计 231
13.2 分布式容错软件设计 234
参考文献 241
第14章 分布式卫星协同控制仿真系统 243
14.1 分布式卫星协同控制仿真系统的组成 243
14.2 基于OAA的控制方法验证 252
14.3 单节点双机容错方法 254
14.4 控制软件的动态升级 259
参考文献 261
第15章 重力场测量编队 262
15.1 重力场测量内编队 263
15.2 重力场测量跟飞编队 268
参考文献 269
第16章 空间碎片监视编队 270
16.1 空间碎片概述 270
16.2 基于卫星编队的空间碎片探测 272
16.3 空间碎片的识别与定位 275
参考文献 277
第17章 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278
17.1 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基本原理 278
17.2 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编队构型设计与分析 283
17.3 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编队构型控制 289
参考文献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