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才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概述 2
第一节 人才学的内涵、性质和体系 2
第二节 人才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第三节 人才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20
第四节 人才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3
第二章 中国人才研究的发展历程 38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才研究 38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人才研究 48
第三节 中国人才学的兴起和发展 57
第三章 外国人才研究的发展概况 70
第一节 人才研究开端和发生学人才研究 70
第二节 成功学的人才研究 95
第三节 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人才研究 99
第四章 人才的概念和本质 114
第一节 人才概念的科学理解 114
第二节 人才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点 118
第五章 人才的类型与层次 122
第一节 人才分类与分层的意义和科学根据 122
第二节 人才分类分层的方法体系 125
第三节 高层次人才的内涵特点和开发启示 134
第六章 人才的结构 139
第一节 人才结构的内涵、构成和特性 139
第二节 人才结构的基本类型 142
第三节 人才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145
第四节 人才结构的意义 147
第七章 人才的作用和价值 150
第一节 人才的历史作用 150
第二节 人才价值的哲学思考 156
第三节 人才价值的经济学思考 168
第八章 人才成长的概述 177
第一节 个体人才成长过程及其阶段分析 177
第二节 社会人才总体成长的时空现象 186
第九章 人才成长的基本原理 202
第一节 人才成长的综合效应论 202
第二节 创造实践在人才成长中的决定作用 207
第三节 非科学的人才成长论批判 211
第十章 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 218
第一节 内在因素及其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218
第二节 心理因素系统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224
第三节 人才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因素 232
第十一章 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 242
第一节 人才和环境交互作用的概述 242
第二节 自然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257
第三节 社会环境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269
第十二章 个体人才成长规律 284
第一节 人才规律概述 284
第二节 个体人才成长的必然性规律 292
第三节 个体人才成长的概然性规律 301
第十三章 社会人才总体运动规律 305
第一节 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人才总体成长规律 305
第二节 地理学视域中的社会人才总体运动规律 315
第十四章 成才主体创造实践的战略设计 332
第一节 创造的内涵和规律 332
第二节 创造目标制定和生涯设计 337
第三节 创造实践的模式选择 342
第四节 创造实践的道德设计 346
第五节 创造实践的智能构建 349
第十五章 成才主体创造实践的战术运用 356
第一节 创造实践的机遇把握 356
第二节 创造实践的时间运筹 361
第三节 创造实践的科学方法 369
第四节 创造实践的环境调控 380
第五节 创造实践的自我调控 384
第十六章 人才创造成果的社会承认 397
第一节 创造成果的一般概述 397
第二节 社会承认的系统 399
第三节 创造成果的埋没 408
第十七章 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系统工程 419
第一节 人才资源的系统分析 419
第二节 人才资源动态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开发 423
第三节 人才资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整体性开发 430
第十八章 人才预测、规划与战略 435
第一节 人才资源调查 435
第二节 人才发展预测 443
第三节 人才的规划 449
第四节 人才战略的制定 456
第十九章 人才的创造教育 464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历史发展 464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473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实施原则和条件 484
第四节 创造教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490
第五节 创造教育的实施体系 495
第二十章 人才的科学考评 500
第一节人才考评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500
第二节 人才考评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 504
第三节 人才考评的定量方法 508
第四节 当前人才考评应突出的重点 520
第五节 当前人才考评科学化应注意掌握的问题 522
第二十一章 人才的选用配置 527
第一节 人才个体的选用 527
第二节 人才群体的配置 545
第三节 人才总体的布局 560
第二十二章 人才的微观使用调控 565
第一节 人才微观使用调控的概述 565
第二节 人才创造性调动的指导思想、思路和方法 571
第三节 人才薪酬设计和实施 589
第二十三章 人才市场和人才宏观调控 600
第一节 人才体制 600
第二节 人才宏观调控 606
第三节 人才流动 613
第四节 人才市场 620
第二十四章 人才开发机构和人员 632
第一节 人才开发机构的结构和职能 632
第二节 人才开发机构的运作机制 639
第三节 现代人才开发者的素质和开发 647
后记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