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1
1 知识的内涵 2 1
2 知识策略、知识地图与知识缺口 8 1
3 知识管理特性与知识管理流程 16 1
4 本书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体系结构 25 1
知识管理的关联因素 29 2
1 知识管理系统 30 2
2 信息管理 36 2
2.1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36 2
2.2 理性行动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 43 2
3 动机因素 46 2
4 主观规范 53 2
5 信任 56 2
知识管理缺口模式 61 3
1 知识管理缺口的提出 62 3
2 个案研究:以宁波上市公司为例 72 3
2.1 公司背景 72 3
2.2 负债融资的影响因素 76 3
2.3 最佳资本结构 79 3
2.4 影响公司知识管理缺口的关键因素 81 3
3 本章小结 90 3
知识生态模型与案例分析 93 4
1 导论 95 4
2 知识生态DICE模式 98 4
2.1 知识分布 99 4
2.2 知识互动 101 4
2.3 知识竞争 103 4
2.4 知识演化 104 4
3 知识生态的个案分析 106 4
4 本章小结 114 4
知识共享与生产基地迁移 117 5
1 引论 118 5
1.1 知识共享 118 5
1.2 生产基地迁移现象 121 5
2 与供应商维持依赖关系的条件 122 5
3 重建供应关系的条件 128 5
2.1 双方资源能力与既有供应关系的重建 129 5
2.2 双方的互信基础与既有供应关系的重建 130 5
2.3 双方交互依赖的程度与既有供应关系的重建 131 5
4 双方的定位及其策略目标 133 5
5 重建供应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135 5
6 本章小结 138 5
实证分析(一):知识管理类型与技术创新类型的配合 141 6
1 引论 142 6
1.1 知识管理类型 142 6
1.2 技术创新类型 143 6
1.3 创新利润链与知识价值链 144 6
1.4 知识管理类型与技术创新类型的互动关系 145 6
2 研究设计 158 6
2.1 研究框架 158 6
2.2 假设提出 158 6
2.3 研究对象与问卷设计 160 6
3 研究发现 162 6
3.1 回收样本描述 162 6
3.2 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类型对应情形 163 6
3.3 类型匹配关系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164 6
3.4 产业类别差异分析 167 6
4 本章小结 172 6
实证分析(二):企业集群与知识流通 175 7
1 引论 176 7
1.1 企业集群现象 176 7
1.2 技术知识与厂商行为 180 7
2 研究框架与假设提出 182 7
2.1 研究框架 182 7
2.2 企业集群程度与知识流通关联性假设 183 7
2.3 知识流通与厂商绩效关联性假设 188 7
3 问卷设计 191 7
3.1 问卷设计过程 191 7
3.2 问卷总体结构 191 7
3.3 变量测量与问题的设计 192 7
3.4 调查对象、样本结构及问卷回收 199 7
3.5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201 7
4 样本企业差异性分析 205 7
4.1 不同产业的差异性分析 205 7
4.3 不同销售额的差异性分析 207 7
5 假设检验及解释 209 7
5.1 集群程度对知识流通的相关假设验证 209 7
5.2 互动机制、知识溢出与制度化程度的相关假设验证 213 7
5.3 知识流通与厂商绩效的相关假设验证 216 7
6 验证结论 219 7
实证分析(三):知识管理成功的评价因素 223 8
1 引论 224 8
2 研究思路 226 8
2.1 将TAM概念纳入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227 8
2.2 借鉴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经验 230 8
3 整合模型的全貌 231 8
4 研究假说 234 8
5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249 8
5.1 变量测量 249 8
5.2 问卷设计与前测 253 8
6 资料分析 253 8
6.1 样本基本资料分析 253 8
6.2 知识管理系统的特性分析 255 8
6.3 信度与效度分析 259 8
7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分析 266 8
7.1 整体结构模型验证 266 8
7.2 服务业模型的路径分析 277 8
7.3 金融业模型的路径分析 284 8
7.4 制造业模型的路径分析 292 8
8 本章小结 3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