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政府信息公开概述 1
1.1政府信息特点与功能 1
政府信息含义与特点 1
政府信息类型与功能 3
1.2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与范围 4
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 4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5
1.3政府信息公开的本质属性 11
民主性 11
法治性 12
公正性 12
熵减性 12
1.4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13
民本原则 13
权威原则 14
效率原则 15
告知原则 15
1.5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 16
政府信息公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16
政府信息公开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17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强化法制建设 19
政府信息公开是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19
政府信息公开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 20
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20
1.6政府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公开 21
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步伐 21
政府上网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效率 22
电子政府重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 23
第2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25
2.1政治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 25
2.2社会学理论 28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民主思想 28
社会诚信理论 29
2.3行政学理论 32
服务论 32
平衡论 32
2.4法学理论 33
宪法基础 33
行政法基础 39
2.5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 42
基本思想 42
实证分析 43
控制手段 45
2.6信息管理学理论——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47
第3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动机制与实现条件 49
3.1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动因素与动力机制 49
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动因素 49
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 56
3.2政府信息公开的制约因素与障碍成因 64
政府信息公开的制约因素 64
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成因 66
3.3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条件 70
组织条件 71
制度条件 71
文化条件 72
技术条件 74
信源条件 75
3.4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生长条件 77
更新观念,提高公民权利、民主意识 77
扩大公民对公共行政的参与,控制政府自利性扩张 78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运行机制,遏制信息腐败 78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化 80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高效率 80
第4章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及比较分析 81
4.1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 81
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82
法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83
德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84
澳大利亚的信息公开制度 85
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86
加拿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90
北欧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91
韩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92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93
4.2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 94
立法目的、性质比较 94
政府信息公开模式比较 95
请求权人限定比较 96
实施主体规定比较 96
信息公开与免除范围比较 97
法律责任与救济手段比较 98
4.3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演进启示 98
启示一:认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99
启示二: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原则 99
启示三:认清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客观条件 100
启示四:认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层次 101
启示五:认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范围 101
启示六:认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立的国际惯例 102
第5章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索 103
5.1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发展历程 104
封闭—愚民时期(古代~1949) 104
保密—安民时期(1949~1978) 106
半公开—廉政时期(1978~2003) 107
公开—服务时期(2003年至今) 116
5.2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与对策分析 118
基本概况 118
当前推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120
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定位与转变 122
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方法体系 125
5.3盘点中国政府信息公开举措 128
第6章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 135
6.1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35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135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138
6.2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探索 139
立法进程 139
立法路径 146
立法探索 152
6.3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规定 156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规定 156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定 158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规定 159
政府信息公开程序的规定 163
6.4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案例分析 167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基本理念 168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169
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170
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途径 171
第7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管与责任 173
7.1政府信息公开监管的组织环节 173
政府信息获取环节的监管 173
政府信息发布与提供环节的监管 174
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环节监管 175
7.2政府信息公开监管的依据准则 176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 176
监管主体的权威性 176
监管主体的权责统一性 177
监管客体的内在需求性 177
监管对象和内容的广泛性 177
监管保障的有效性 178
7.3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 178
信息公开监督的途径和方式 179
信息公开监督主体的种类 180
信息公开监督制度构建的原则 181
7.4政府信息公开监管体系的建立 185
内部监管体系 185
专门机构监管体系 186
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体系 187
7.5政府信息公开监管的机制 187
增强监管意识 188
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89
拓宽监管的民主渠道 190
完善监管的若干法规 190
7.6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法律责任 191
归责原则 191
构成要件 192
行政法律责任 193
国家赔偿责任 194
刑事法律责任 196
第8章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控权平衡与纠纷解决 197
8.1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权益制度 197
政府信息公开与知情权 198
政府信息公开与隐私权 198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制度 199
8.2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控权与平衡 200
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权力控制 200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权力—权利平衡 202
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208
政府信息管理中公开与保密的权衡 213
8.3政府信息公开中纠纷解决机制 217
司法审查制度 217
行政监督制度 218
行政赔偿制度 219
第9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平台与效益评估 221
9.1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传播 221
网络传播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 22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4
改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传播的几点建议 226
9.2建设政府网站,打造政务信息公开的最佳载体 22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政府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奠定了基础 229
政府网站在发布政务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230
政府网站为政务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拓展了空间 230
政务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231
9.3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 231
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优势 232
如何利用政府网站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 234
9.4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益评估 237
政府信息公开的衡量标准 238
政府信息公开评估的指标体系 240
政府信息公开效益评估维度 242
参考文献 245
附录 255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55
附录2:专家解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63
附录3: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271
附录4:《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相关问题解答 281
附录5: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286
附录6: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登记回执 287
附录7: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288
附录8: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 289
附录9: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290
附录10:非本机关政府信息告知书 291
附录11: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书 292
附录12:补正申请通知书 293
附录13:政府信息提供日期通知书 294
附录14: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指标表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