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立论缘起 1
二 文献综述 3
三 研究思路、结构框架及研究方法 10
第一章 历史沿革:从“学堂”到“学校” 12
一 “初级师范”时代(1908—1919) 13
(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时期(1908—1912) 13
(二)“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时期(1912—1919) 40
二 “高等师范”时代(1919—1924) 74
(一)超贤妻良母主义——“女高师”要旨 75
(二)改革中行进——“女高师”校政 77
(三)独立张扬——“女高师”学生 87
第二章 教改的推进:陈中凡、许寿裳与女高师 106
一 陈中凡与女高师 107
(一)“驱方运动” 108
(二)革新文科 111
二 许寿裳与女高师 124
(一)改革“组织系统” 126
(二)广聘名校师资 131
(三)重视图书仪器设施建设 137
(四)筹划“女子大学” 145
(五)去职 153
第三章 新思潮的传布:《新青年》同人与女高师 165
一 蔡元培与女高师 165
(一)立学立业立人格 166
(二)提倡“白话文” 169
(三)解说“学生自治” 172
二 胡适与女高师 183
(一)《新青年》主将蜚声异常 183
(二)“李超”事件 191
(三)《晨报》启事 204
三 李大钊与女高师 207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 207
(二)以深切热烈的政治情怀引导学生 217
四 周氏兄弟与女高师 219
(一)相继“西席”女高师 220
(二)先后宣讲女高师 225
(三)在“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事件中 236
第四章 “独立人格的生活”:校园“新女性” 244
一 在新思潮的激荡中觉醒 245
(一)质疑传统“妇德” 246
(二)肩领女子责任 252
二 在轰轰烈烈的社会参与中历练 255
(一)“女子第一次的干政游行” 255
(二)举办“北京平民职业女学校” 260
(三)组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 270
第五章 “言说”自我的开始:女高师校园“书写” 276
一 “书写”的发生及其发展 277
(一)社团、宗旨及其会刊 278
(二)语体、文体的转变 285
(三)进入文学中心“社区” 291
二 “书写”的内容及其特质 293
(一)以“觉醒”姿态关注世间 293
(二)“女性意识”独树一帜 298
结语 304
图表索引 313
参考文献 319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