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生命悲歌孤独症——写在第一个“世界孤独症日” 1
一、孤独症可悲吗 3
1.孤独症之悲 3
2.孤独症真的可悲吗 5
二、比孤独症更加可悲的是什么 6
1.可悲的是:训练而抓不住“孤独症康复的命脉” 6
2.可悲的是:教育而脱离了“社会化环境” 8
三、警惕——由天灾到人祸 10
1.难堪重负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机构 11
2.学校离孤独症孩子还有多远 12
3.孤独症孩子的命运,谁主沉浮 13
第一章 孤独症能够康复吗——孤独症的康复目标 17
一、揭晓谜底——孤独症能够康复吗 18
1.什么是孤独症的康复 18
2.孤独症康复的评价标准 20
3.正确解读“孤独症康复” 31
“康复就等于彻底治愈吗” 31
“康复就等于完全和正常人一样吗” 33
“孤独症康复评价的年龄是怎么确定的” 33
“孤独症康复以后还会退化吗” 36
“到底有多少孤独症孩子能够实现康复呢” 37
二、追寻康复目标的价值——到底为了什么而训练 40
1.失落目标的训练 40
2.谁为孩子的康复导航 42
3.社会功能康复教育的主要内容 45
安全居家与生活自理 46
社会活动与行为规范 46
语言应用与人际交往 48
情绪控制与社会情感 49
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 50
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 50
4.康复目标的价值 52
三、“我的孩子能走多远”——影响孤独症康复效果的因素 55
1.康复效果与孩子的障碍程度有关 55
2.康复效果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有关 56
3.康复效果与训练起步早晚及训练的积累效应有关 59
4.康复效果与社会的接纳程度有关 61
第二章 社会融合教育——孤独症康复之路 63
一、敢问路在何方——什么是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 64
1.孤独症康复,呼唤“社会融合教育” 64
2.“社会融合教育”解读 66
3.理解与操作中的误区 70
“社会融合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和学校 70
“社会融合教育”不等于特殊儿童的集体教学 71
“社会融合教育”不等于混合教育 72
二、在水中学习游泳——为什么要走“社会融合教育”的道路 73
1.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什么 73
2.“人际关系”是在“人际关系”中学会的 78
3.“社会功能康复”,不要舍近求远 82
三、“把生活还给孩子”——怎样进行“社会融合教育” 87
1.“把生活还给孩子” 87
2.“社会融合教育”的实施原则 91
交往环境主动创设的原则 91
因人施教特殊辅助的原则 92
融入生活随机教育的原则 94
循序渐进持久积累的原则 95
3.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实施模式 96
四、“社会融合教育”——孤独症训练机构的新挑战 98
1.康复之路的起点 98
2.社会功能康复,需要什么样的训练课程 99
3.社会功能康复,需要什么样的训练机构 104
4.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 105
第三章 家庭生活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107
一、家庭教育对孤独症康复的决定性作用 108
1.家庭,是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根据地 108
2.家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康复学校 111
3.家庭,是一所永久的康复学校 113
二、家庭生活中的社会融合教育怎样做 115
1.“给我希望让我忧的家庭教育训练” 115
2.家庭社会融合教育的思路 117
3.家庭教育中的“主题活动训练” 120
4.家庭教育中的“家庭课堂训练” 134
5.家庭教育中的“随机教育训练” 148
6.一则“家庭社会融合教育训练计划” 151
三、家长的孤独症教育观 153
1.什么是家长的“孤独症教育观” 153
2.是“教育训练”,还是“打针吃药” 155
3.是“积极训练”,还是“消极养护” 157
4.是依赖别人训练,还是靠自己教育 160
5.是“要面子”,还是“要孩子” 162
第四章 幼儿园随班保教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165
一、什么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 166
1.还给他们一个成长的“摇篮” 166
2.什么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 168
3.甄岳来老师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实验” 173
二、怎样制订“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 181
1.什么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 181
2.怎样做“状况评价” 183
3.怎样制订“辅助计划” 188
4.怎样做“执行记录” 193
5.“生活融合”“活动融合”“教学融合”的相互联系 195
三、“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实施 198
1.谁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 198
2.特殊辅助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至关重要 202
3.影响实施效果的几个因素 207
四、给幼儿园的建议 211
1.怎样获得“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 211
2.怎样判断一个孤独症儿童能否接受“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 212
3.怎样把握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比例 213
4.怎样引导普通儿童家长接纳孤独症儿童 214
5.怎样确定“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收费 215
致亲爱的园长和老师 216
第五章 普通学校就读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219
一、孤独症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220
1.普通学校里的另类学生 220
2.孤独症孩子为什么要上普通学校 223
3.普通学校接纳孤独症孩子吗 227
二、曲折的就读道路 230
1.十字路口上的选择 230
2.曲折的就读道路 233
三、孤独症学生的就读策略 241
1.“随班就读”,还是“正常就读” 241
2.将改善社会功能贯穿就读始终 243
3.学业成绩量力而行 248
4.反思就读失败 251
5.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教育 255
四、给学校教师的建议 257
1.一切从接纳开始 258
2.给他们个别化的教育 262
3.让家长走进教室 265
4.用好学校的资源教室 268
5.正常就读宽容接纳,随班就读名副其实 269
致亲爱的校长和老师 272
第六章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社会融合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培养 275
一、一个特殊的“二难推理” 276
1.面对孩子的提问 276
2.孤独症康复教育的“二难推理” 277
3.能够绕道而行吗 279
二、“我”和别人不一样 281
1.“妈妈,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281
2.一把双刃剑 283
3.来自家长的两个错误 285
三、“我”的成长不一般 287
1.“自我意识”教什么 288
自我认知——“我”是否能够知道我自已 288
自我接纳——“我”是否能够接受我自已 290
自我调节——“我”是否能够控制我自己 291
2.在“自我”面前的心理冲突 292
“家庭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冲突 292
“自我认知”和“自己接纳”的冲突 293
“自我愿望”和“自我能力”的冲突 294
“自我独立”和“家庭辅助”的冲突 295
3.“我”从哪里来 296
四、走向“自我”之路 298
1.用教育评价催生“自我” 298
2.以思维方式引领“自我” 304
3.说出“我”的秘密 308
第七章 “家有星儿初长成”——社会融合教育中的性教育 313
一、青春期的尴尬 314
1.亦喜亦忧的成长 314
2.“长大”未必“成人” 315
二、不能回避的“性表现” 317
1.“性表现”的特殊解释 317
2.性——教育训练的盲区 319
3.孤独症人的“性” 321
三、星儿们的性教育之旅 323
1.性教育教什么 323
2.怎样教你懂得“性” 325
男孩女孩不一样 325
你是男(女)孩子 327
关上卫生间的门 329
你要自己睡 331
你自己洗澡 333
这是女孩子的秘密 334
等上床以后 335
也会有人欺负你 337
四、给教育者的提示 338
1.对“性”的理解很重要 338
2.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39
第八章 “我的孩子是孤独症吗?”——类似孤独症孩子的社会融合教育 341
一、“我的孩子是孤独症吗” 342
1.孤独症诊断的困惑 342
行为诊断的局限性 343
对漏诊的担忧 344
商业利益的干扰 344
2.“我的孩子是孤独症吗” 345
二、什么是“类似孤独症” 346
1.并非只有“白”与“黑” 347
2.类似孤独症儿童的特点 348
3.类似孤独症儿童的预后 351
三、类似孤独症的孩子怎样教育 352
1.教育上的“灰色地带” 352
2.类似孤独症的孩子怎样教育 354
主要参考书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