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论研究 3
第一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论 3
第一节 中国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简况 3
一 萌芽期(1919—1936) 4
二 形成期(1937—1949) 6
三 发展期(1949—1978) 7
四 重建期(1978—2000) 9
五 成熟期(2001— ) 12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 13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课程 13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活动课 17
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 19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24
一 综合性 24
二 活动性 25
三 开放性 26
四 参与性 27
第二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理论建构 28
第一节 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概述 28
一 多元智力提出的背景 29
二 加德纳对智力的界定及重新结构 30
三 加德纳理论对于课程改革的意义 33
第二节 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理论阐释 39
一 目标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 40
二 基本特征:多元统整 41
三 达成途径:发展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 43
四 基本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5
五 实现方式: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46
第三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目标体系 49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综合性学习目标 49
一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各阶段目标的表述 49
二 《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特点 51
第二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指向 54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显性目标 55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隐性目标 56
第三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分解 59
一 方法性知识目标分解 60
二 能力目标分解 61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解析 68
中篇 实践研究 75
第四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75
第一节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76
一 能力递进原则 76
二 真实情境原则 78
三 语言活动中心 83
四 周期性原则 84
第二节 多元化子模式群的构建 86
一 活动组织模式 86
二 观察体验模式 89
三 调查分析模式 91
四 问题解决模式 96
五 研究学习模式 100
第三节 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105
一 主题确定原则 105
二 阶段反馈原则 106
三 学生中心原则 106
四 合作学习原则 107
第五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概述 108
第一节 学生评价与语文学科学生评价 108
一 教育评价与学生评价 108
二 新课程学生评价的特点 112
三 语文学科学生评价的特点 118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 122
一 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 122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125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采用的学生评价方式 133
一 真实性评价 133
二 表现性评价 136
三 苏格拉底式讨论评价 137
四 档案袋评价 138
五 非正式评价 138
六 目标游离评价 139
第六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方案 140
第一节 评价原则 140
一 过程性原则 140
二 交际中心原则 140
三 综合评价原则 141
四 个性化原则 141
五 多主体原则 142
第二节 评价方案——以档案袋为载体的多元评价方案 142
一 档案袋中的材料 142
二 多元评价方案 143
三 评价量表——按评价内容划分 145
四 评价量表——按年级与模式划分 151
五 评价量表——目标游离评价表 158
下篇 教学设计 161
第七章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161
第一节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161
一 活动组织模式(七年级上册) 162
二 观察体验模式(七年级下册) 169
三 调查分析模式(八年级上册) 177
四 问题解决模式(八年级下册) 184
五 研究学习模式(九年级) 190
第二节 一般性教学设计 206
第八章 语文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230
一 活动组织模式(七年级上册) 230
二 观察体验模式(七年级下册) 234
三 调查分析模式(八年级上册) 236
四 问题解决模式(八年级下册) 240
五 研究学习模式(九年级上册) 242
第九章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245
一 活动组织模式(七年级上册) 246
二 观察体验模式(七年级下册) 250
三 调查分析模式(八年级上册) 252
四 问题解决模式(八年级下册) 255
五 研究学习模式(九年级) 259
第十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计划表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70
附录 现行三个版本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录 276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