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序*徐中玉 1
绪言中华戏曲文化学刍论 1
第一章 先秦悲哀原则的逻辑秩序 17
第一节 先秦悲哀原则的存在方式 17
第二节 先秦悲哀原则的主体根源 25
第三节 先秦悲哀原则的审美形态 33
第二章 汉魏晋唐悲怨风尚的审美认识 41
第一节 以悲为美的时代风尚 42
第二节 “声无哀乐”的批评反弹 50
第三节 悲怨机制的认识过程 55
第三章 明代戏曲的悲剧观:怨谱说 63
第一节 “动人论”:怨谱说的审美效应 64
第二节 “苦境论”:怨谱说的形象主体 72
第三节 结局论:怨谱说的美学结构 79
第四章 清代“苦戏”风格论 88
第一节 苦戏风格论的基本范畴 89
第二节 《琵琶记》风格论 99
第三节 “兴亡戏”风格论 107
第五章 中国悲剧的发生规律和审美特征 115
第一节 中国悲剧的发生规律 115
第二节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 126
第六章 中国悲剧的美学本质 140
第一节 悲剧起因的欲望性 141
第二节 悲剧冲突的程序性 150
第三节 悲剧意境的核心性 161
第七章 宋代演剧评论及其悲剧认识 179
第一节 演剧的起源、标准及审美判断 180
第二节 演剧的审美效果和社会效应 183
第三节 演剧内蕴的逻辑清理 188
第八章 元明演剧理论的历史演进 194
第一节 元代演剧理论 195
第二节 明代演剧理论 203
第三节 元明演剧论小结 210
第九章 清代王正样的剧场学说 213
第一节 剧场说的核心内容 214
第二节 抑元褒明的剧场史论 217
第三节 弋盛昆衰的声腔论辩 220
第四节 汤俚沈陋的双璧否定 224
第十章 梅兰芳的比较戏剧知行 229
第一节 梅兰芳与东方戏剧 231
第二节 梅兰芳与欧洲戏剧 237
第三节 梅兰芳与美国文化 245
第十一章 周信芳的演剧美学 253
第一节 中国戏曲体系论 253
第二节 戏曲演剧流派论 258
第三节 麒派演剧风格论 263
第十二章 元人论剧作家的素质和结构 271
第一节 命运困蹇词场翻腾 272
第二节 诗品出人品人品见格力 276
第三节 规范于音律翱翔于文林 280
第十三章 明代戏剧人物论的整体研讨 285
第一节 从创作心理看待戏剧人物 287
第二节 从形象特征分析戏剧人物 290
第三节 从演出过程调配戏剧人物 293
第四节 从欣赏体验品鉴戏剧人物 296
第十四章 李开先及其同仁的剧作理论 301
第一节 剧作的文化定位与创作机制 302
第二节 剧作的本色之词与文人之词 308
第三节 剧作的“越俗、越家常、越警醒 311
第十五章 金圣叹的戏曲文学观照 316
第一节 “此一个人”:金西厢的典型观 317
第二节 “极微论”:金西厢的细节观 335
第三节 “悲凉论”:金西厢的悲剧观 348
第十六章 南戏批评的文学、曲学与剧学系统 363
第一节 从文学系统看南戏发展 364
第二节 从曲学系统看南戏走向 368
第三节 从剧学系统看南戏源流 374
第十七章 戏曲序跋的系统划分 383
第一节 戏曲序跋名称考辨 383
第二节 曲序外部形态划分 385
第三节 曲序内部系统归类 393
第十八章 戏曲序跋的美学特性 413
第一节 曲序的一般特点 413
第二节 曲序的审美主调 417
第三节 曲序的个性比较 431
第十九章 戏曲序跋的发展规律 438
第一节 与历史积累成正比 438
第二节 与戏曲地位成正比 441
第三节 与剧本创作成正比 445
第四节 与理论活跃成正比 447
第二十章 戏曲序跋的客观意义 450
第一节 戏曲史方面的实践性研究 450
第二节 戏曲美学方面的集结型过程 466
第三节 文化史方面的融洽性汇总 479
第二十一章 明初百年的皇家声教派剧论 493
第一节 皇家声教派的主要倾向 493
第二节 朱权《太和正音谱》曲派 498
第三节 朱有燉的戏曲剧本序引 502
第四节 邱濬的戏曲剧作流派 507
第二十二章 沈汤之争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发展 512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文律之争” 512
第二节 沈汤曲论的分歧对峙 515
第三节 后辈曲学的综合发展 519
第二十三章 王骥德及其影响下的晚明剧论 524
第一节 戏剧本体论 526
第二节 戏剧创作论 529
第三节 戏剧传播论 534
第四节 戏剧批评论 537
第二十四章 李渔的戏曲美学体系 541
第一节 笠翁的忧患主调暨审美追求 542
第二节 笠翁的戏曲创作学说 549
第三节 笠翁的戏曲演出学说 569
第二十五章 王国维的戏曲美学系统 581
第一节 戏曲断代史的开拓之功 583
第二节 戏曲意境的本质界定 591
第三节 戏曲悲剧的现代阐发 604
第二十六章 当代戏曲学发展概述 616
第一节 上海戏曲批评史学派 616
第二节 北京曲学体系的宏观构架 630
第三节 外省分类戏曲学开拓 642
第四节 古代戏曲理论家研究掠影 653
第二十七章 泛戏剧时代的观念与实践 665
第一节 纯戏剧观与泛戏剧观 666
第二节 纯戏剧时代与泛戏剧时代 669
第三节 多媒体戏曲及其危机生机 673
第四节 外语戏曲与票友戏曲 677
第二十八章 戏曲、文学及影视的前瞻后顾 681
第一节 戏剧“小道”辨正说 681
第二节 戏剧主流文化论 684
第三节 屏幕艺术勃兴谈 686
第二十九章 屏幕文艺:中华文艺的新纪元 691
第一节 中华文艺三阶段 692
第二节 屏幕文艺新纪元 695
第三节 屏幕文艺审美谈 700
后记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