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问题篇 3
一 信息时代的新挑战 3
(一)信息时代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3
(二)快速发展和压力负担的矛盾 4
(三)无限趋势和有限资源的矛盾 5
(四)脑力劳动方式 7
二 出发点、中心和关键环节 13
(一)讨论的出发点 13
(二)讨论的中心 14
(三)讨论的关键环节 15
三 相对变化、参照标准和剪刀差 17
(一)相对变化 17
(二)参照标准 19
(三)剪刀差 24
四 典型例子 26
实用篇 31
一 典型例子和劳动方式 31
(一)计算器方式 33
(二)电子表方式 36
(三)数据库·电子表方式 41
(四)综合观察 49
二 最佳状态的相对变化 52
(一)什么是最佳状态? 52
(二)最佳状态的五个转变 55
(三)最佳状态的十个好处 58
三 最不理想状态的相对变化 64
(一)什么是最不理想状态? 64
(二)最不理想状态的五个不变 65
(三)最不理想状态的十个损失 66
四 相对最佳状态和中间状态 70
(一)相对最佳状态 70
(二)中间状态 73
五 怎样赢得新挑战? 75
(一)把握最重要的动力 75
(二)提升最关键的能力 78
(三)抓住最急迫的事情 82
(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84
(五)把握最重要的资源——时间 89
(六)抓住自动化原则不放 90
(七)实事求是的原则 93
六 关于计算机的几个问题 95
(一)计算机的精神是什么? 96
(二)计算机里面运行的是什么? 97
(三)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 98
(四)尝到甜头很重要 100
(五)学习与实践 100
(六)具备一些开发能力是必要的 104
(七)专业开发与非专业开发 105
(八)知识能力的有用期 109
(九)数据处理软件工具的问题 111
高级篇 123
一 劳动的问题 123
(一)劳动载体和计算机 123
(二)劳动性和反劳动性 128
(三)劳动的互为代价性 132
(四)劳动的不可替代性 136
(五)劳动的重心规律 139
(六)必要劳动和超额劳动的规律 142
(七)可用部分和不可用部分 144
二 脑力劳动方式管理的问题 147
(一)信息时代的两个矛盾 147
(二)计算机是脑力劳动的“转换器” 153
(三)计算机是脑力劳动的“发动机” 155
(四)大脑思维模式和计算机思维模式 157
(五)脑力劳动方式的类型 159
(六)全面认识脑力劳动方式 169
(七)能力和作用 175
(八)把握脑力劳动方式的要点 178
(九)需求、能力和应用 197
(十)必要部分、有关部分和无关部分 201
(十一)思路指导技术 204
(十二)时间、速度和成功 206
三 相对变化的问题 210
(一)相对变化的方向 210
(二)相对变化的效果 211
(三)最佳状态的相对变化 213
(四)工作因素的相对变化 220
(五)超越生理机能的限制 226
(六)有限资源和劳动成本 230
(七)相对比率和参照比率 234
(八)相对优势和相对代价 236
(九)主业的相对变化 238
(十)狠抓主要矛盾 246
(十一)相对变化的平均值 249
(十二)直接变化和间接变化 252
(十三)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 253
四 共性劳动和个性劳动的问题 256
(一)共性劳动和个性劳动 256
(二)共性劳动和个性劳动的和谐关系 257
(三)共性劳动和个性劳动的结合部 259
(四)共性劳动和个性劳动的要点 260
(五)在保密性工作中的特殊价值 262
(六)个性劳动和速度 263
(七)共性劳动和个性劳动的示意图 264
五 综述 267
(一)信息时代的突出问题和两个矛盾 267
(二)脑力劳动方式管理和流程图 269
(三)脑力劳动方式管理的要点 272
(四)脑力劳动方式管理的社会意义 282
(五)打开一扇通往新境界的大门 286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