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
1.1.1 休闲时代的来临 1
1.1.2 休闲的社会属性 6
1.1.3 杭州茶馆的切入 13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视角 16
1.2.1 历史中的休闲研究 16
1.2.2 两种模式的诠释 21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27
1.3.1 休闲的内涵与结构 27
1.3.2 实地的观察与访谈 30
2 茶馆的空间 35
2.1 茶艺馆的兴起 35
2.2 历史文化的空间 38
2.2.1 传统的积淀 38
2.2.2 社会空间的扩大 45
2.3 现实空间的营造 54
2.3.1 环境的“刻意” 54
2.3.2 服务的“刻意” 59
3 茶馆的客人 67
3.1 休闲主体的泛化 67
3.2 阶层的跨越 70
3.2.1 传统有闲阶级 70
3.2.2 现代大众休闲 77
3.3 新群体的观照 86
3.3.1 在职群体:为生活而工作 86
3.3.2 女性群体:休闲的差距 97
4 茶馆的活动 106
4.1 休闲活动的多样性 106
4.2 体验的维度 111
4.2.1 感知自由 111
4.2.2 体验快乐 117
4.3 行动的维度 123
4.3.1 学习和发展 123
4.3.2 创造和成为 130
5 茶馆的功能 137
5.1 茶馆休闲经济的崛起 137
5.1.1 休闲产业 137
5.1.2 体验经济 145
5.2 文化:品味与创造 151
5.2.1 休闲的基础 151
5.2.2 文化的创造 156
5.3 亲密关系的场域 163
5.3.1 亲密关系的表达 163
5.3.2 社会资本的构建 171
6 茶馆的错位 179
6.1 休闲的麦当劳化 179
6.1.1 一杯“标准茶” 179
6.1.2 时间饥渴症 186
6.2 消费的过度化 191
6.2.1 消费主义的蔓延 191
6.2.2 休闲理念的回归 197
7 结语:茶馆的未来 205
7.1 茶馆与休闲之都 205
7.2 未来之路 212
主要参考文献 220
后记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