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疲劳的概念 1
第二节 疲劳的分类 5
一、疲劳常用分类 5
二、本书的疲劳分类 7
第三节 对疲劳的认识简史 10
一、中国古代文献对疲劳的认识 10
二、中国传统医学对疲劳的认识 13
三、现代中医学对疲劳的认识 32
四、现代医学对疲劳的认识 46
第二章 疲劳与“未病”、“亚健康” 67
第一节 疲劳与“未病” 67
一、中医对“未病”的认识 67
二、“未病”的分类 69
三、未病理论的临床价值 71
四、疲劳与“未病”的关系 72
第二节 疲劳与“亚健康” 74
一、中医对“亚健康”认识 74
二、“亚健康”的中医证型 77
三、疲劳与“亚健康”的关系 78
第三章 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0
第一节 生理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0
第二节 症候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1
第三节 疾病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3
第四节 生产作业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4
第五节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5
第六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7
一、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87
二、我国中医学对CFS的诊断认识 90
三、CFS的检测方法 90
四、慢性疲劳的鉴别诊断 92
第七节 脑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第八节 过劳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96
第四章 抗疲劳中药介绍 99
第一节 抗疲劳中药的选择 99
一、抗疲劳药物分类 101
二、抗疲劳药物功用解析 104
第二节 抗疲劳常用中药介绍 106
001 丁香 106
002 八角茴香 106
003 刀豆 107
004 人参 108
005 干姜 111
006 大枣 112
007 山药 112
008 山茱萸 114
009 女贞子 116
010 小茴香 117
011 天门冬 118
012 五加皮 119
013 五味子 120
014 太子参 122
015 牛膝 123
016 升麻 124
017 乌骨鸡 126
018 丹参 126
019 巴戟天 129
020 木耳 131
021 玉竹 131
022 甘草 133
023 石斛 135
024 石莲子 136
025 石菖蒲 138
026 龙眼肉 139
027 仙茅 140
028 冬虫夏草 141
029 白术 142
030 白芍 144
031 白茅根 146
032 西洋参 147
033 列当 149
034 当归 149
035 肉桂 151
036 肉苁蓉 153
037 阳起石 154
038 红景天 155
039 羊肾 156
040 麦门冬 157
041 远志 158
042 杜仲 160
043 苍术 162
044 芡实 163
045 牡丹皮 164
046 何首乌 165
047 龟甲 167
048 沙苑蒺藜 168
049 补骨脂 169
050 灵芝 171
051 附子 172
052 刺五加 174
053 刺蒺藜 175
054 狗脊 176
055 泽泻 177
056 南烛子 179
057 枸杞子 179
058 茯苓 181
059 茶叶 183
060 韭菜子 184
061 哈士蟆油 185
062 蚂蚁 186
063 骨碎补 186
064 绞股蓝 187
065 莲子 189
066 原蚕蛾 190
067 柴胡 191
068 党参 192
069 海马 194
070 海龙 195
071 海参 196
072 海狗肾 196
073 益智仁 197
074 桑椹子 198
075 桑螵蛸 200
076 淫羊藿 201
077 续断 202
078 菊花 203
079 鹿角 205
080 鹿茸 207
081 鹿角胶 209
082 黄精 210
083 菟丝子 212
084 黄芪 213
085 蛇床子 216
086 啤酒花 216
087 蛤蚧 217
088 葛根 218
089 黑芝麻 220
090 锁阳 222
091 蒲黄 223
092 蜂蜜 224
093 酸枣仁 225
094 鲜地黄 227
095 熟地黄 229
096 墨旱莲 231
097 薏苡仁 232
098 薄荷 234
099 覆盆子 235
第五章 中国古医籍中抗疲劳的方剂介绍 238
第一节 汉、晋、唐时代抗疲劳方剂介绍(100首) 239
一、《金匮要略》 239
二、《肘后方》 239
三、《千金要方》 240
四、《千金翼方》 246
五、《外台秘要》 252
第二节 宋、金、元时代抗疲劳方剂介绍(510首) 258
一、《太平圣惠方》 258
二、《博济方》 275
三、《万全护命方》 279
四、《和剂局方》 279
五、《圣济总录》 287
六、《和剂局方》附录 293
七、《小儿药证直诀》 298
八、《宣明论》 299
九、《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0
十、《杨氏家藏方》 303
十一、《卫生家宝方》 304
十二、《百一选方》 306
十三、《是斋医方》 307
十四、《儒门事亲》 308
十五、《内外伤辨惑论》 308
十六、《脾胃论》 308
十七、《严氏济生方》 310
十八、《简易方》 314
十九、《直指方》 317
二十、《普济本事方》 318
二十一、《朱氏集验方》、《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319
二十二、《管见大全良方》 324
二十三、《兰室秘藏》 324
二十四、《急救仙方》 327
二十五、《澹寮集验方》 327
二十六、《卫生宝鉴》 328
二十七、《卫生宝鉴》 330
二十八、《十便良方》 337
二十九、《济生拔粹方》 337
三十、《王氏普济方》 341
三十一、《医方大成》 341
三十二、《瑞竹堂方》 342
三十三、《御药院方》 344
三十四、《世医得效方》 352
三十五、《南北经验方》 360
第三节 明代抗疲劳方剂介绍(307首) 360
一、《玉机微义》 361
二、《袖珍方》 362
三、《寿域神方》 362
四、《普济方》 363
五、《传信适用方》 367
六、《德生堂方》 367
七、《鲍氏方》 368
八、《卫生易简方》 368
九、《医方集成》 369
十、《仁存方》 369
十一、《修月鲁般经后录》 370
十二、《烟霞圣效方》 370
十三、《施圆端效方》 371
十四、《经验秘方》 371
十五、《神巧万全书》附录 375
十六、《简要济众方》 376
十七、《经验良方》 378
十八、《医学发明》 379
十九、《奇效良方》 379
二十、《脉因证治》 398
二十一、《医方选要》 399
二十二、《妇人良方》 399
二十三、《女科撮要》 400
二十四、《内科摘要》 400
二十五、《摄生众妙方》 402
二十六、《遵生八笺》 405
二十七、《幼科发挥》 407
二十八、《万病回春》 408
二十九、《证治准绳》 409
三十、《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411
三十一、《景岳全书》 415
三十二、《医宗必读》 417
第四节 清代、民国时期抗疲劳方剂介绍(162首) 418
一、《石室秘录》 419
二、《万病验方》 419
三、《寿世保元》 423
四、《证治百问》 428
五、《辨证录》 429
六、《医学心悟》 431
七、《医宗金鉴》 431
八、《经验良方全集》 433
九、《产宝诸方》 434
十、《医学衷中参西录》 435
第六章 抗疲劳的外治疗法介绍 436
第一节 总论 436
第二节 针刺疗法 437
一、概述 437
二、抗疲劳常用穴位介绍 438
第三节 穴位灸疗法 493
一、概述 493
二、抗疲劳灸治疗法 495
第四节 耳针疗法 499
第五节 推拿按摩类疗法 500
一、治疗原则 500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501
三、基本方法 503
第六节 拔罐疗法 505
一、概述 505
二、火罐疗法 505
三、其他拔罐疗法 506
第七节 头针疗法 512
一、头针疗法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513
二、注意事项及应用举例 514
第八节 足部反射区疗法 514
一、注意事项 515
二、应用举例 515
第九节 刺挑痧类疗法 516
一、单针点刺疗法 516
二、叩刺疗法 517
三、刺络疗法 518
四、挑痧疗法 520
五、痧疗法 521
第十节 揉捏振压疗法 522
一、揉动疗法 522
二、抓顶疗法 522
三、振击疗法 523
四、拍打疗法 524
五、条打疗法 524
六、捏脊疗法 525
七、指针疗法 526
第十一节 热浸敷布类疗法 527
一、溻渍疗法 527
二、熏蒸疗法 528
三、熏洗疗法 528
四、热罨疗法 529
五、热敷疗法 530
六、熨治疗法 530
第十二节 红光抗疲劳疗法 531
一、概述 531
二、红光照射的临床应用 532
三、红光治疗的前景与展望 532
第十三节 体育类疗法 533
一、常用抗疲劳体育疗法分类 533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533
三、常用体育疗法介绍 534
第七章 各种类型疲劳病症的中医治疗 558
第一节 生理性疲劳 558
第二节 症候性疲劳 558
一、心疲劳 558
二、肺疲劳 559
三、脾疲劳 560
四、肝疲劳 560
五、肾疲劳 561
六、其他症候性疲劳 562
第三节 疾病性疲劳 562
一、中药治疗 563
二、外治疗法 563
三、疗法应用说明 563
第四节 运动性疲劳 563
一、中药治疗 563
二、外治疗法 563
三、疗法应用说明 564
第五节 生产作业性疲劳(职业性疲劳) 564
一、中药治疗 564
二、外治疗法 564
三、疗法应用说明 565
第六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565
一、中药治疗 565
二、外治疗法 565
三、疗法应用说明 566
第七节 脑疲劳 566
一、中药治疗 566
二、外治疗法 566
三、疗法应用说明 567
第八节 过劳死 567
一、中药疗法 567
二、针刺疗法 567
三、其他方法 567
第八章 相关抗疲劳药物的动物实验方法简介 568
第一节 负重游泳试验 568
一、检验原理 568
二、仪器与器材 568
三、实验方法 568
四、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569
五、注意事项 569
第二节 爬杆试验 569
一、原理 569
二、材料 569
三、实验方法 570
四、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570
五、注意事项 570
第三节 血清尿素氮测定 570
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570
二、二乙酰—肟法 570
第四节 肝糖原测定(蒽酮法) 572
一、检测原理 572
二、仪器与试剂 572
三、实验方法 572
四、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573
五、注意事项 574
第五节 乳酸测定 574
一、原理 574
二、仪器与试剂 574
三、实验方法 574
四、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575
第六节 结果判定 576
第九章 与疲劳相关的常见疾病介绍 577
第一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 577
一、发病机理 577
二、临床表现 579
三、诊断 579
四、鉴别诊断 580
五、治疗 580
六、预防 582
第二节 风湿寒性关节痛 582
一、发病机理 582
二、临床表现 583
三、诊断 583
四、鉴别诊断 584
五、治疗 585
六、预防 588
第三节 更年期综合征 589
一、发病机理 589
二、临床表现 590
三、诊断 591
四、鉴别诊断 592
五、治疗 593
六、预防 595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 595
一、发病机理 595
二、临床表现 597
三、诊断 598
四、治疗 599
第五节 缺铁性贫血 603
一、发病机理 603
二、临床表现 604
三、诊断 605
四、鉴别诊断 606
五、治疗 606
六、预防 609
第六节 失眠 610
一、发病机理 610
二、临床表现 611
三、诊断 612
四、治疗 612
五、预防 616
第七节 肠易激综合征 616
一、发病机理 617
二、临床表现 618
三、诊断 618
四、鉴别诊断 619
五、治疗 620
六、预防 623
第八节 网瘾综合征 623
一、发病机理 624
二、临床表现 624
三、诊断标准 625
四、治疗和预防 626
第十章 目前国内外对疲劳的专题研究介绍 627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627
一、概述 627
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627
三、运动性疲劳的西医诊断 637
四、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诊断 648
五、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649
六、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向展望 654
第二节 生产作业性疲劳 655
一、概述 655
二、产生原因和机理 657
三、生产作业性疲劳的特点 659
四、预防 660
第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664
一、概述 664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665
三、症状与诊断标准 667
四、治疗 673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676
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677
第四节 亚健康 678
一、概念 678
二、易患人群 679
三、发病原因 679
四、分类及临床表现 680
五、亚健康的诊断 683
六、亚健康的危害 691
七、亚健康的防治措施 691
第五节 脑疲劳 693
一、概述 693
二、脑疲劳的形成因素 694
三、临床表现和评价方法 695
四、预防 698
第六节 过劳死 698
一、概述 698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699
三、临床表现 700
四、预防措施 702
第十一章 疲劳的相关理论介绍 704
第一节 疲劳与预测学理论 704
一、概述 704
二、疲劳的八卦预测 704
第二节 疲劳与耗散结构理论 724
一、熵与疲劳 724
二、疲劳与非平衡稳态 725
三、疲劳与涨落 725
第三节 疲劳与简单性原则 727
一、简单性原则的相关知识介绍 728
二、疲劳概念符合简单性原则 734
第四节 疲劳与层次理论 741
一、临床(个体)层次 743
二、机体内在变化(代谢层次) 749
三、遗传(基因)层次 758
第五节 疲劳与中介理论 761
一、相关中介理论的简介 761
二、疲劳与中介理论的关系 765
附:兴奋剂禁用规定 767
一、《反兴奋剂条例》 767
二、2006年禁用清单 773
参考文献 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