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传播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宜君著
  • 出 版 社:济南:济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572704X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序言……………………………………………………………谢冕第一章新兴学科:文艺传播学构想 1

第一节文艺传播学建构基础和学科性质 1

第二节文艺传播学研究对象和领域 4

第三节文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途径 8

第四节创立中国特色的文艺传播学 13

第二章文艺传播:历史、现状和趋势 16

第一节文艺传播历史线索的勾勒 16

一、 文字产生前期文艺传播 17

二、 文字印刷时期文艺传播 21

三、 电子媒介时期文艺传播 25

第二节文艺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 33

一、文艺传播媒介多种共存,互抗互补 34

二、 文艺传播对生活的多面渗透 35

三、文艺传播运行节奏的加速化 36

四、 文艺传播专门化和综合化并行发展 37

第三章基本原理:本质·特征·模式·方式 40

第一节本质:什么是文艺传播 40

一、文艺传播不同于其他信息传播 41

二、文艺传播必须借助媒介 42

三、 传者与受者的信息互动 43

四、 文艺传播的社会属性 43

一、 文艺传播内容复合性和分享性 44

第二节文艺传播的基本特性 44

二、 文艺传播过程和形式的完整性 45

三、文艺传播主体和受体的审美创造性 46

第三节模式:文艺传播过程的简便描述 47

一、模式的含义和效用 47

二、传播的基本模式 49

三、文艺传播一般模式 54

第四节文艺传播方式 57

一、 内向方式文艺传播 57

二、人际方式文艺传播 58

三、 团体方式文艺传播 58

四、大众媒介方式文艺传播 59

第四章文艺传播功能:传者与受者的共同效用 62

第一节文艺传播功能是作品潜在价值的兑现 62

一、 文艺作品的潜在价值 62

二、文艺作品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65

第二节文艺传播的多元功能系统 66

一、 审美功能的中心地位 66

二、以审美功能为中心的多元功能系统 67

三、文艺传播的负功能略述 79

第三节传者和受者共同发挥文艺传播功能 81

第五章文艺传播效果:影响受传者的视界和行为 83

第一节文艺传播效果观的综合描述 83

一、 文艺传播效果观之一:“子弹论” 85

二、文艺传播效果观之二:“有限效果论” 87

三、文艺传播效果观之三:“适度效力论” 89

四、文艺传播效果观之四:“强效力论” 90

第二节文艺传播效果的发生与社会实现 92

一、文艺传播效果的类型 92

二、效果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传者视界 94

三、 文艺传播效果的社会实现 96

第三节文艺传播效果的变量因素 99

一、效果变量之一:文艺传播者 99

三、效果变量之三:传播媒介 100

二、 效果变量之二:文艺信息 100

四、效果变量之四:文艺受传者 101

五、效果变量之五:社会背景 102

第六章文艺传播者:文艺传播活动的主体 105

第一节对文艺传播者的基本认识 105

一、 文艺传播者的概念 105

二、文艺传播者的分类 108

三、 大众传播方式中文艺传播者的特征 110

四、传播者是文艺传播活动的主体 112

第二节编辑:特殊身份的文艺传播者 114

一、编辑的多重社会角色 115

二、编辑传播工作的特点 118

第三节制约文艺传播者的社会因素 122

一、政治因素的制约 123

二、 文化心理因素的制约 124

三、 经济因素的制约 126

四、社会受众的制约 128

第七章文艺传播者多面考察:动力·能力·控制 131

第一节文艺传播者的动力系统考察 131

一、社会需求动因 132

二、职业分工动因 133

三、个人兴趣动因 134

四、经济利益动因 135

五、社会理想动因 137

六、 自我价值实现动因 138

第二节文艺传播者的能力系统考察 139

一、 审美感受能力 140

二、 艺术构思能力 143

三、 艺术传达能力 145

第三节控制:文艺传播者对传播行为的调节 147

一、控制与文艺传播控制 147

二、 文艺传播控制的类别 148

三、 文艺传播控制系统与作用 149

第八章文艺信息:传播与接受的中介物 153

第一节涵义:信息与文艺信息的界定 153

一、信息涵义与本质 153

二、文艺信息是传播中物化的审美意识 156

三、相关文艺信息的几个概念 158

第二节文艺信息的属性与分类 161

一、属性:文艺信息共性与特性统一 162

二、 多样的文艺信息分类 165

第三节处在传播关系中的文艺信息 167

一、 文艺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关系 167

二、 文艺信息与传者、受者需求关系 169

第九章文艺作品:文艺信息的主要存在形式 172

第一节作为文艺家与受传者创造的文艺作品 172

一、 文艺作品包蕴着文艺家的审美意识 173

二、 文艺作品创造的信息化过程 174

三、文艺作品的静态结构系统 177

第二节作为接受对象的文艺作品 180

一、 文艺作品须经接受过程来完成 181

二、 作品与受传者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 183

第三节文艺作品在传播中的价值沉浮 187

一、 文艺作品的增值与贬值 187

二、 文艺作品价值沉浮原因探究 190

第十章文艺符号:文艺信息的感性袒露 194

第一节符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标志 194

一、符号·信号·符码 195

二、符号的本质规定 196

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198

第二节符号是一种意义系统 198

二、 符号的序列与类群 199

三、符号的意义系统 203

第三节文艺符号:特殊的符号世界 205

一、文艺符号的涵义 205

二、文艺符号的根本属性 207

三、文艺符号的形态分类 210

第四节文艺符号怎样袒露信息内容 212

一、 文艺信息内容应由文艺符号袒露 212

二、 文艺符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 214

三、 文艺符号对信息内容的特殊作用 216

第一节基本认识:文艺传播媒介 219

第十一章传播媒介:文艺传播的工具和通道 219

一、文艺传播媒介的概念 220

二、 文艺传播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21

三、 文艺传播媒介分类与特点 223

四、 两类文艺传播媒介比较 224

第二节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 226

一、印刷媒介形式和特点 226

二、印刷媒介之一:书籍 227

三、印刷媒介之二:报纸 230

四、印刷媒介之三:杂志 232

五、 印刷媒介的前景 234

一、 电子媒介之一:无线电广播 235

第三节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 235

二、 电子媒介之二:电影 237

三、 电子媒介之三:电视 239

第四节传播媒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242

一、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 242

二、 关于媒介影响人和社会的研究 243

第十二章文艺受传者:文艺传播的目的地 246

第一节受传者是文艺传播的重要环节 246

一、文艺受传者和受传者群 246

二、文艺传播过程不能没有受传者 249

三、文艺受传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51

第二节定格:文艺受传者的层次分析 253

第三节文艺受传者的基本动力和必备条件 256

一、需求:文艺受传者的基本动力 256

二、 受传者接受文艺信息的必备条件 262

第四节文艺受传者的受动性和能动性 267

一、文艺受传者的受动性 267

二、文艺受传者的能动性 270

第五节反馈:受传者接受信息的回流 273

一、文艺受传者信息反馈的内涵 274

二、 文艺受传者信息反馈的特点 275

三、 受传者直接和间接的信息反馈途径 277

活动 279

第一节文艺接受:双重建构的认识和社会交流 279

第十三章受传者文艺接受的多面透视 279

一、 文艺接受是一种双重建构的认识活动 280

二、 文艺接受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 282

第二节文艺接受的心理过程和选择机制 285

一、文艺接受的一般心理过程 285

二、 文艺接受的审美选择机制 288

第三节文艺接受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92

一、文艺接受的差异性 292

二、文艺接受的同一性 295

第四节文艺接受中的障碍及误区 298

一、文艺接受中的障碍 298

二、错误的文艺接受 301

三、“误解”:文艺接受的文化位差 303

第五节速写:文艺接受的三种形态 305

一、 欣赏:偏于情感享受的文艺接受 305

二、批评:偏于理性分析的文艺接受 306

三、 翻译:特殊的文艺接受形态 308

第六节现实与未来:变动中的文艺接受态势 310

一、 接受中心由文学阅读偏向视听艺术接受 310

二、接受方式由以社会为主转而以家庭为主 311

三、 参与型与自娱型文艺接受日益增加 312

四、接受规模由大群体化向小群体化嬗变 314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