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原型史诗 12
一 太阳神话与英雄创世 12
第一章 毛泽东:横亘时空的中国诗化情结 12
二 “尧舜”的革命性读解 14
三 人格神的诗化描述 18
第二节 毛泽东与古典哲学的诗意涵通 21
一 中国哲学与诗的本源同构 21
二 诗化人生与诗化哲学 25
第三节 古典哲学的诗化体悟者与革新者 29
一 儒家“主流哲学”的诗化改创 29
二 道家“独志”与释家“普济”的审美喻解 34
三 墨家哲学的全面领会与诗意发挥 37
第四节 诗化人格魅力的传统意蕴 41
一 诗化哲学的人生人格凸显 41
二 革命权威人格的传统凭据 44
第五节 “大本大源”与权威人格建设 48
一 “本源生活”的审美特征 48
三 本源的人格化凌迈情状 55
第一节 燕赵悲歌与荆楚雄魂——毛泽东与李大钊 55
第一节 湖湘风土民性的亲和滋养 58
一 山水胜状与人文景观的审美陶染 58
第二章 湖湘士风民俗的诗心沉醉 58
二 强悍古野民性的投射与模仿 63
三 湘军、哥老会与尚武从军家风 66
一 “圣贤心”与“龙虎气” 72
第二节 岳麓书院与湘士学风导源 72
二 影响彰显的三个方面 75
三 “隐性师范”的细致刻画 81
一 遭遇与认同的历史契机 85
第三节 “经世致用”与曾文正公 85
二 “独服曾文正”的功夫论意义 90
三 经世初阶与诗文描摹 95
一 浩然独往的先觉哲人 99
第四节 毛泽东的“仁学情结” 99
二 “仁以通”与“心力说” 103
三 “冲决网罗”与“继续革命”论 106
一 互为表里的政论与诗歌 111
第三章 启蒙救亡政治诗学的审美鼓舞 111
第一节 近代革命:学说与诗歌 111
二 “诗界革命”与政治革命活剧 115
一 梁启超:带情感的思想回声 118
第二节 启蒙期政治学术津梁 118
二 笔意紧追康有为 124
三 严复:方法传导与逻辑鞭策 126
四 一个拼合的“哲学王” 129
第三节 思与诗的《新青年》 133
一 浪漫诗侣与人生经验哲学 133
二 与陈独秀的精神遇合 139
三 胡适之及实验主义幻憬 145
四 美善崇宏的蔡元培 150
一 《长沙》:带韵律的哲学心得 155
第四节 “鲲鹏击浪从兹始” 155
二 “书生意气”的情感理性涵义 158
一 无韵之浩歌 164
第一节 新康德主义的诗情批注 164
第四章 西方思潮与伊甸园诗境 164
二 “我思故我在”与“我诗故我在” 168
一 与无政府主义的经验契合 171
第二节 克鲁泡特金的短期信徒 171
二 短暂的一幕悲喜剧 175
第三节 新村主义的诗画幻影 179
一 经世与修身的新美表达 179
二 由显入隐的“新世界”蓝图 182
一 朴厚的情感经验之源 186
第四节 民粹主义与村社梦境 186
二 民粹主义东渐之心旅 189
三 村社:政治哲学和诗的故乡 194
四 一种“世界语”的中国式言说 198
一 尼采:浪漫革命家的哲学用语 201
第五节 意志、生命之美与尼采、柏格森 201
二 柏格森:诗化本源生命的哲学消息 206
第五章 毛泽东与同时代哲学诗人比较 211
一 精神导师:伦理哲学提示与观照 211
二 “学术”复归与“士气”重振 215
三 李大钊:古意追豪侠 218
四 毛泽东:英风演雄俊 221
一 推开误解之门 224
第二节 哲学与诗:出世与入世——毛泽东与瞿秋白 224
二 晚近革命及出入隐情 227
三 毛泽东:出入之畅达 231
四 瞿秋白:出入之窘厄 235
第三节 刚柔相济:壮美与优美——毛泽东与周恩来 239
一 一刚一柔之政治表里 239
二 早期时论:审美两途之哲学滥觞 241
三 “无我之境”与“唯我之境” 247
四 倚系互动奇正相生 250
一 《摩罗诗力说》与“新民说” 252
第四节 “摩罗诗人”与“大伦理革命家”——毛泽东与鲁迅 252
二 “撄人心”与“动天下之心” 255
三 作为精神背景的尼采 259
四 差异:读解英雄与诗歌神貌 261
第六章 毛泽东与中国帝王诗语比较 268
第一节 “数风流人物”的情感经验回顾 268
一 帝王:关于毛泽东的解读 268
二 称颂与质疑奇观下的圣王底蕴 271
三 一个诗化的“个人魅力型权威” 278
第二节 “萧瑟秋风”与王者心路 280
一 同观沧海:英雄意志的悲慨独觉 280
二 独钟曹操的政治美学蕴涵 284
第三节 权威人格历史的审美参照 290
一 从英雄崇拜到权威人格建设 290
二 传统典籍人物与权威境界追寻 295
三 非典籍人物与权威历史评说 299
一 读解帝王的绝妙方式 305
第四节 毛泽东与帝王诗语比较 305
二 吟诗发论评估帝王 307
三 难以忘情的萧衍和朱元璋 311
四 比较:品赏与超越 314
一 政治和诗的“肌肉束” 317
第一节 以诗语激活政治 317
第七章 诗语是毛泽东独异的对话语言 317
二 文化心理的价值规定性 319
一 权威人格与对话文本 323
第二节 与党内同仁对话 323
二 “神仙会上是非生” 326
三 以郭沫若为模范案例 333
一 以柳亚子为模范案例 338
第三节 与党外名流对话 338
二 神之于心的周世钊 346
三 悲剧的对话者 349
第四节 与古典诗人对话 354
一 读“三李”的政治哲学涵义 354
二 对话情态与现实政治斗争 360
第八章 毛泽东诗化政治哲学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366
一 个体自传与集体自传 366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理性史与情感史 366
二 革命:绝对理性到实践理性 368
三 以理抑情与合革命目的性 373
第二节 骑在马背上的中国精神 375
一 马背生活与圣王功夫 375
二 马背生活与诗文情势 380
三 马背生活政治哲学新解 383
第三节 大跃进民歌运动与新村主义 387
一 “精神变物质”的诗化战略 387
二 “全民写诗”奇观与新村情结 390
三 精神浮夸与百年梦幻 394
一 新民歌的民粹魂灵 397
第四节大跃进民歌运动与民粹主义 397
二 历史情景与现实发挥 400
三 一首与亿万首的竞抗 405
第五节 从诗歌秩序到哲学秩序 408
一 异曲同工:民歌与哲学 408
二 惊世骇俗:“工农兵学哲学”运动 411
三 毛泽东与李达的一场争论 414
四 历史:破字当头的诗化政治哲学 418
一 雄丽诗思与本源支持 422
第一节 “要将宇宙看稊米”——宇宙观 422
第九章 毛泽东诗语十大哲学境界 422
二 诗语营创与宇宙意识 425
三 乌托邦梦境与精神自传 428
第二节 “天地转,光阴迫”——时空观 431
一 意志语言:无限之美 431
二 时间觉悟与“及时”意念 434
三 空间提示与立象尽意 439
第三节 “万类霜天竞自由”——自由观 441
一 自由极境:“大用”贯彻 441
二 乘物游心与美伟竞抗 445
第四节 “为有牺牲多壮志”——生死观 449
一 庄子的深度导引 449
二 孔子的广度提示 451
三 精神实践:儒道整合之严肃立场 454
第五节 “拒腐蚀,永不沾”——道德观 459
一 道德政治的历史描述 459
二 道德激情与诗语体势 462
三 道德自觉与政治审美风度 466
第六节“盗跖庄蹻流誉后”——历史观 469
一 政治历史观演进轨迹 469
二 诗化历史:两难困境 474
第七节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争观 478
一 政治军事性质的自传 478
二 行军歌谣:“礼”、“仁”之推陈出新 481
三 战争观哲学的诗语刻画 484
第八节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爱情观 490
一 爱情诗与道德政治理想 490
二 爱情观与自由意志 495
三 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 499
一 史诗英雄的神话心灵 503
第九节“鲲鹏展翅九万里” 503
二 本源寻究与晚近政治革命主题——神话观 503
二 共工、孙悟空的革命原型神话诗趣 506
三 神话悲剧中的儒道互补 510
四 以创世神话为主干的革命原型系统 514
第十节 “无限风光在险峰”——审美观 517
一 审美意志中的功利与超功利 517
二 审美实践中的三教合流 521
三 拯救与逍遥:基本的艺术哲学特征 523
结语毛泽东:诗化哲学与英雄悲剧的诞生 528
一 悲剧审美觉悟与英雄超越情怀 528
二 情感的苍凉与智慧的痛苦 532
三 豪放到凄壮的悲剧嬗演 538
我为什么要写《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 549
修订后记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