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孙序(附手稿) 1
第一章 开宗明义 1
自序 3
第二章 儒家(一) 孔子与中国文化 8
第一节 孔子传略 8
第二节 教育目的 11
第三节 教育内容 14
第四节 教育方法 16
第五节 结论 20
第一节 孟子传略 25
第三章 儒家(二) 孟子的思想体系 25
第二节 学说要旨 27
第三节 政治见解 33
第四节 教育思想 36
第五节 结论 44
第四章 儒家(三) 荀子的思想体系 48
第一节 荀子传略 48
第二节 学说要旨 50
第三节 政治见解 53
第四节 教育思想(上) 56
第五节 教育思想(下) 59
第六节 结论 63
第一节 楔子 67
第二节 子思传略 67
第五章 后儒家 子思子的思想体系 67
第三节 《学记》思想与教学现实(上) 68
第四节 《学记》思想与教学现实(下) 72
第五节 结论 76
第六章 道家(一) 老子的思想体系 81
第一节 老子传略 81
第二节 学说要旨 83
第三节 政治见解 87
第四节 教育思想 88
第五节 结论 90
第七章 道家(二) 庄子的思想体系 93
第一节 庄子传略 93
第二节 学说要旨 95
第三节 教育思想 99
第四节 结论 103
第八章 阴阳家 驺衍子的思想体系 105
第一节 驺衍传略 105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05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07
第四节 结论 108
第九章 法家 韩非子的思想体系 110
第一节 韩非传略 110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11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16
第四节 结论 119
第十章 名家(一) 惠施子的思想体系 122
第一节 惠施传略 122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23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25
第四节 结论 126
第十一章 名家(二) 公孙龙子的思想体系 129
第一节 公孙龙传略 129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30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32
第四节 结论 133
第十二章 墨家 墨子的思想体系 135
第一节 墨子传略 135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37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42
第四节 结论 145
第一节 苏秦传略 150
第十三章 纵横家 苏秦子的思想体系 150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51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52
第四节 结论 152
第十四章 杂家(一) 吕不韦子的思想体系 156
第一节 吕不韦传略 156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57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60
第四节 结论 164
第十五章 杂家(二) 管子的思想体系 167
第一节 管子传略 167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69
第三节 政治见解 171
第四节 教育思想 173
第五节 结论 176
第十六章 农家 许行子的思想体系 180
第一节 许行传略 180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80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83
第四节 结论 184
第十七章 诸家(一) 计然子的思想体系 186
第一节 计然传略 186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86
第三节 结论 188
第十八章 诸家(二) 屈原子的思想体系 189
第一节 屈原传略 189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91
第三节 教育思想 192
第四节 结论 193
第十九章 诸家(三) 晏子的思想体系 198
第一节 晏子传略 198
第二节 学说要旨 198
第三节 教育思想 201
第四节 结论 203
附录 206
人格与道德的教育观 206
道德重建与社会和平 213
赠联大书院毕业同学序 215
陈华先生山水画展序 217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