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视域与当代意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10038171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交往实践的三重结构的考察,揭示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新特点、新向度和新理念,展示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在当代新全球化语境中的深邃思想魅力。

导言 研究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意义 1

1.交往实践观:马克思新历史观的地平线 1

2.当代哲学的共同指向 5

3.超越后现代哲学的理论方案 20

第一章 交往实践观:历史反思与意义分析 25

1.古典交往实践观之历史考察 27

2.现代实践观的误区 35

3.后现代实践观的偏向 38

4.马克思:哲学视野 43

5.交往实践:特征与功能 55

6.交往实践的结构 61

6.1 交往实践:实体结构 61

6.2 交往实践:意义结构 65

6.3 交往实践:辩证结构 71

第二章 交往实践:动态分析 76

1.交往活动 76

1.1 交往活动:发生学基础 76

1.2 交往活动:逻辑分析 82

2.交往关系 87

2.1 交往关系:基本特征 87

2.2 交往关系:结构与功能 89

3.交往实践场 97

3.1 交往场:意义分析 97

3.2 生产性消费:实践的解读 103

4.交往实践形态 105

第三章 交往主体与主体际 108

1.主体际转向:话语分析 108

1.1 大写的自我:单一主体性 108

1.2 类的反思:走出自我困境 115

1.3 主体的分裂:复主体 116

1.4 主体性的黄昏:无主体话语 118

1.5 主体际:走出围城 121

2.交往之谜:结构分析 124

2.1 他人的目光:美杜莎之谜 124

2.2 父法权威:他者话语 128

2.3 共在与差异性:延搁出场之谜 130

3.交往主体:综合分析 134

3.1 交往主体:本性分析 135

3.2 历史交往结构与主体资质 139

3.3 全球化交往结构与主体资质 146

1.“合晶”:中介化的对象,对象化的中介 149

第四章 “底板”:中介客体 149

2.中介客体:存在方式 155

3.意义占有与延搁:异化及扬弃 158

第五章 交往实践:意义的共在结构 162

1.意义的向度 163

1.1 意义的客体向度 163

1.2 意义的主体向度 170

1.3 现代哲学对意义的解释 176

1.4 意义的主体际向度 185

2.交往实践观:意义的新叙事方式 187

2.1 交往实践意义论与客体向度意义论 189

2.2 交往实践意义论与主体向度意义论 193

2.3 交往实践意义论与后现代意义观 196

3.意义·价值·文化 201

3.1 意义的界定 201

3.2 价值的意义 206

3.3 文化的意义 209

第六章 交往实践辩证法:历史与未来 211

1.辩证法:历史考察 211

1.1 存在与虚无:本体论辩证法 212

1.2 “主体—客体”:人学辩证法 217

1.3 主体际:交往辩证法 220

1.4 “主—客—主”:交往实践辩证法 223

1.5 交往实践辩证法:理解马克思 226

2.合法化及其重建:两种向度 229

2.1 合法化:规范结构 229

2.2 解放:否定性向度 237

2.3 变构:交往实践辩证法范畴论 239

3.历史与未来 241

3.1 重建“历史” 241

3.2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245

3.3 时代、发展和未来 246

第七章 交往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249

1.当代世界主题的哲学意蕴 249

2.中国发展的哲学精神 255

3.文明对话的深层逻辑 262

4.全球问题的主导趋势 266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视界 269

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