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视域与当代意义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视域与当代意义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视域与当代意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10038171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交往实践的三重结构的考察,揭示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新特点、新向度和新理念,展示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在当代新全球化语境中的深邃思想魅力。
上一篇:心理学名人传下一篇:成功的策略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视域与当代意义》目录

导言 研究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意义 1

1.交往实践观:马克思新历史观的地平线 1

2.当代哲学的共同指向 5

3.超越后现代哲学的理论方案 20

第一章 交往实践观:历史反思与意义分析 25

1.古典交往实践观之历史考察 27

2.现代实践观的误区 35

3.后现代实践观的偏向 38

4.马克思:哲学视野 43

5.交往实践:特征与功能 55

6.交往实践的结构 61

6.1 交往实践:实体结构 61

6.2 交往实践:意义结构 65

6.3 交往实践:辩证结构 71

第二章 交往实践:动态分析 76

1.交往活动 76

1.1 交往活动:发生学基础 76

1.2 交往活动:逻辑分析 82

2.交往关系 87

2.1 交往关系:基本特征 87

2.2 交往关系:结构与功能 89

3.交往实践场 97

3.1 交往场:意义分析 97

3.2 生产性消费:实践的解读 103

4.交往实践形态 105

第三章 交往主体与主体际 108

1.主体际转向:话语分析 108

1.1 大写的自我:单一主体性 108

1.2 类的反思:走出自我困境 115

1.3 主体的分裂:复主体 116

1.4 主体性的黄昏:无主体话语 118

1.5 主体际:走出围城 121

2.交往之谜:结构分析 124

2.1 他人的目光:美杜莎之谜 124

2.2 父法权威:他者话语 128

2.3 共在与差异性:延搁出场之谜 130

3.交往主体:综合分析 134

3.1 交往主体:本性分析 135

3.2 历史交往结构与主体资质 139

3.3 全球化交往结构与主体资质 146

1.“合晶”:中介化的对象,对象化的中介 149

第四章 “底板”:中介客体 149

2.中介客体:存在方式 155

3.意义占有与延搁:异化及扬弃 158

第五章 交往实践:意义的共在结构 162

1.意义的向度 163

1.1 意义的客体向度 163

1.2 意义的主体向度 170

1.3 现代哲学对意义的解释 176

1.4 意义的主体际向度 185

2.交往实践观:意义的新叙事方式 187

2.1 交往实践意义论与客体向度意义论 189

2.2 交往实践意义论与主体向度意义论 193

2.3 交往实践意义论与后现代意义观 196

3.意义·价值·文化 201

3.1 意义的界定 201

3.2 价值的意义 206

3.3 文化的意义 209

第六章 交往实践辩证法:历史与未来 211

1.辩证法:历史考察 211

1.1 存在与虚无:本体论辩证法 212

1.2 “主体—客体”:人学辩证法 217

1.3 主体际:交往辩证法 220

1.4 “主—客—主”:交往实践辩证法 223

1.5 交往实践辩证法:理解马克思 226

2.合法化及其重建:两种向度 229

2.1 合法化:规范结构 229

2.2 解放:否定性向度 237

2.3 变构:交往实践辩证法范畴论 239

3.历史与未来 241

3.1 重建“历史” 241

3.2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245

3.3 时代、发展和未来 246

第七章 交往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249

1.当代世界主题的哲学意蕴 249

2.中国发展的哲学精神 255

3.文明对话的深层逻辑 262

4.全球问题的主导趋势 266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视界 269

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