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部分 教务工作概述 3
一、教务工作 3
教务工作 3
教务工作的沿革 4
教务工作的职能和任务 7
教务工作的特点 8
教务工作的条件 9
二、教务工作的规律 11
教务工作的规律 11
教务工作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规律 11
教务工作目标的近期成果与远期效益相联系的规律 12
教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规律 13
教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 14
教务工作依靠教师的规律 15
三、教务工作的意义 16
教务工作的意义 16
教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 17
教务工作与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18
教务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 19
教务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 21
教务工作与学校教研工作 23
教务工作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24
教务工作与校外教育工作 26
教务工作与学校教学改革 27
四、教务工作的原则 30
教务工作的原则 30
教务工作的方向性原则 32
教务工作的民主性原则 33
教务工作的科学性原则 35
教务工作的教育性原则 36
教务工作的整体性原则 37
教务工作的规范性原则 39
教务工作的有效性原则 40
教务工作的程序性原则 41
五、教务工作的内容 43
教务工作的分类 43
教务工作程序化内容 45
教务常规性工作内容 47
教务工作的中心内容 47
教务领导的工作内容 49
教务工作的教学管理内容 50
教务工作的规章制度管理内容 51
教务工作中教师管理内容 53
教务工作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 56
六、教务工作管理方法 57
教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57
教务工作的管理 58
教务工作的组织管理 60
教务工作的目标管理 61
教务工作的程序化管理 63
教务工作的计划管理 65
教务工作的质量管理 66
教务工作的人事管理 68
教务工作的技术管理 69
行政方法 71
调查研究方法 71
抓典型的方法 72
预测的方法 73
数量统计的方法 75
反馈的方法 76
教务工作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77
七、教务工作制度 77
教务工作制度的基本要素 78
教务工作制度的基本要求 80
教务工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82
教务工作制度的执行 83
八、教务工作机构 84
教务工作的人员构成 84
教务工作人员构成原则 87
教务工作人员的结构 88
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89
教务工作的机构设置 91
教务工作机构设置的原则 94
教务机构的运行形式 95
教务工作的现代化 96
九、教务工作的现代化 96
教务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97
教务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97
教务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98
教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99
教务管理者素质的现代化 100
教务工作的科学化 101
教务工作的民主化 102
十、教务工作与现代管理理论 103
教务工作与行为科学 103
教务工作与霍桑研究 105
教务工作与X理论和Y理论 106
教务工作与超Y理论和Z理论 106
教务工作与动机理论 106
教务工作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07
教务工作与波特的需要层次理论 109
教务工作与双因素理论 110
教务工作与成就需要理论 111
教务工作与挫折理论 111
教务工作与期望理论 112
教务工作与“不成熟——成熟理论” 113
教务工作与领导方格理论 114
教务工作与领导权变理论 116
教务工作与规范化权变理论 118
教务工作与领导3—D理论 119
教务工作与领导情境理论 121
教务工作与现代科学管理理论 123
教务工作与系统论 123
教务工作与信息论 125
教务工作与控制论 127
教务工作与决策理论 129
教务工作与角色理论 131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编订 137
一、什么是学校课程 137
学校课程 137
学校课程的性质 137
学校课程的任务 138
学校课程的类型 139
学校课程的制约因素 141
二、学校课程的编订 142
学校课程的编订 142
学校课程编订的原则 143
学校课程编订的依据 144
学校课程编订的方法 146
课程编订的机构和人员 147
教学计划 148
三、学校课程编订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计划的制订 148
教学科目的设置 149
学科的编排 150
学时的分配 150
学年的编制 151
四、学校课程编订的关键环节之二——教学大纲的编制 151
教学大纲 151
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 152
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 152
教学大纲的编制方法 153
教学大纲的运用和管理 154
五、学校课程编订的关键环节之三——教材的编选 155
教材 155
教科书的选编 155
教学参考书的选编 156
教学测验的编制 157
教学用具的制作和选置 157
六、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环节之一——校历制定 158
校历的编制 158
开课计划的制订 159
七、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环节之二——课程表的编排 160
课程表 160
课程表编排的原则 160
课程表编排的程序 162
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163
八、学校课程的评价 164
课程评价 164
课程评价的原则 165
课程评价的范围 167
课程评价的标准 168
课程评价计划的拟订 169
九、学校课程评价的具体程序 169
课程评价的一般程序 170
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171
课程评价的利用 171
十、学校课程编订的范例 173
中小学教学计划选编 173
课程编制图表示范 181
第三部分 教学检查 189
一、什么是教学检查 189
教学检查 189
教学检查的意义 189
教学检查的作用 190
教学检查的原则 191
教学方法检查 193
教学态度检查 193
二、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 193
教学计划检查 196
教学进度检查 198
教学效果检查 198
教书育人检查 199
教学情况综合检查 202
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检查 205
三、教学检查的主要类型 208
平时检查 208
期中检查 209
期末检查 209
校长检查 209
教务处检查 210
教研室检查 211
教学检查的组织准备 215
四、教学检查的一般过程 215
教学检查的展开实施 216
教学检查的分析总结 217
五、教学检查的主要方法 218
观察 218
问卷 218
座谈 219
六、教学检查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如何组成教学检查队伍 221
教学检查人员的组成 221
教学检查人员的政治素质 222
教学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 222
七、教学检查的关键性环节之二——如何进行教学检查总结 223
教学检查的书面总结方法 223
教学检查的口头总结方法 225
八、教学检查范例 226
命题大纲 237
命题计划 237
第四部分 命题与考试 237
一、如何命题 237
命题编制原则 239
命题质量标准 240
命题主要工作程序 241
题库的建立 242
试题主要类型 243
二、命题具体操作关键环节——主观、客观试题编制 245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 245
主观性试题的优劣 246
简答题的编制 247
论述题的编制 247
作文题的编制 248
单项选择题的编制 249
客观性试题的优劣 249
多项选择题的编制 250
是非判断题的编制 251
其它客观性试题的编制 251
题项的适用性 252
三、考试类型划分 252
升学考试和入学考试 25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253
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 253
常模参照考试和目标参照考试 254
客观性考试和非客观性考试 254
口试、笔试和操作考试 255
标准化考试 255
统考和会考 256
初试、复试、免试、补考 256
考试目标的制定 257
考试考查 257
四、组织考试具体操作关键性环节之一——如何设计考试策略 257
考试内容的确定 258
考试标准的制定 259
考试方法、类型的选择 259
五、组织考试具体操作关键性环节之二——如何组织考试过程 261
考试时间的选择 261
考试工作计划拟定 261
试卷编、印、送的管理 262
考场设置与考场制度 263
监考、监考人员 264
消除舞弊方法 265
组织考生应考方法 266
评卷的工作程序 267
六、组织考试具体操作关键性环节之三——如何组织考试评卷 267
评卷方法 268
组织评卷工作步骤 269
评分主观误差及相应措施 270
评分标准的掌握 271
七、组织考试具体操作关键性环节之四——分数的使用及试卷分析 273
分数的使用 273
百分等级与标准分 274
不同考试分数的累加 274
试卷分析的内在意义 276
试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277
考试的信度及计算 278
考试的效度及检验 279
八、在校学生学业成绩考试 280
学业成绩考试特点 280
成绩考试基本要求 281
成绩考试的作用 281
成绩考试分数控制 282
校际成绩考试分数对比 283
九、标准化考试的实施 284
标准化考试特征 284
标准化考试必备条件 285
标准化考试分类 285
标准化考试优劣 286
第五部分 教师工作量计算 289
一、什么是教师工作量 289
教师工作量 289
大学教师工作量 290
中学教师工作量 291
小学教师工作量 292
学前教师工作量 293
主要领导工作量 294
政教人员工作量 296
教务人员工作量 296
教学辅助人员工作量 297
教师工作量计量意义 298
二、教师教学工作量 299
教师教学工作量 299
教师备课工作量 301
教师授课工作量 301
作业批改工作量 303
业余辅导工作量 304
教学检查工作量 305
教学研究工作量 305
对外兼课工作量 306
实习指导工作量 307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 308
三、教师非教学工作量 308
班主任工作量 309
教师科研工作量 310
教师进修工作量 311
教育行政工作量 312
参加行政会议工作量 313
教师政治学习工作量 313
四、教师工作量计量原则 314
教师工作量的可计量性 314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相对性 315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原则 316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科学性原则 317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激励作用原则 317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民主性原则 318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公平性原则 319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质量统一原则 319
教师工作量计量的可行性原则 320
五、教师工作量计量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制定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321
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 321
教师工作量质量评定标准 322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制定过程 323
教师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 325
六、教师工作量计量关键环节之二——如何折合教师工作量 327
教师工作量的折合 327
教师工作量的折合权数 327
教师工作量时间折合法 329
教师工作量质量评分法 331
七、教师工作量计量关键环节之三——如何收集、汇总教师工作量 331
教师工作量自报 331
教师工作量汇总 332
教师工作量评议 332
教师工作量过录汇总法 333
教师工作量记数汇总法 334
教师工作量折叠汇总法 334
教师工作量卡片汇总法 335
八、教师工作量计量关键环节之四——如何整理、分析教师工作量 335
教师工作量统计分组 335
教师工作量统计表 336
教师工作量统计表种类 338
教师工作量统计图 340
教师工作量统计图种类 341
教师工作量的平均统计 342
教师工作量统计报告 343
教师工作量动态数列 343
教师工作量动态分析 345
教师工作量档案 346
九、教师工作量计量关键环节之五——如何管理教师工作量资料 346
教师工作量档案的管理 347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机管理 348
教师工作量计量可选用的应用软件 349
十、教师工作量计量实例 351
教师工作量计量实例之一 351
教师工作量计量实例之二 353
教师工作量计量实例之三 354
教师工作量计量实例之四 355
教师工作量计量实例之五 358
部颁高校教师工作量标准 359
教师工作量计量得失分析 362
一、什么是教学评估 367
教学评估 367
第六部分 教学评估 367
教学评估的意义 369
教学评估的功能 370
教学评估的作用 371
教学评估的特点 373
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 374
教学评估的方向性与科学性原则 375
教学评估的全面性与代表性原则 376
教学评估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原则 377
教学评估的鉴别性与积极性原则 379
二、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 380
教师素质情况评估 380
教师工作情况评估 383
学生素质情况评估 384
学生表现情况评估 384
学校教学情况综合评估 385
三、教学评估的主要形式类型 386
单一评估与综合评估 386
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 387
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 388
学生评估与教师评估 388
课堂平估与课外评估 389
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 389
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 390
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 391
四、教学评估的一般过程 392
组织准备阶段 392
检测实施阶段 394
分析总结阶段 394
教学评估标准 396
五、教学评估具体操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如何制定教学评估标准 396
教学评估标准的制定原则 397
教学评估标准的制定程序 398
教学评估标准制定的分段式标准方法 399
教学评估标准制定的评语式标准方法 400
教学评估标准制定的期望行为式标准方法 401
教学评估标准制定的隶属度式标准方法 403
六、教学评估具体操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二——如何制定教学评估的评定量表 404
数值量表法 404
谓词量表法 405
行为量表法 407
图示量表法 408
七、教学评估具体操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三——如何搜集教学评估资料 410
资料法 410
测式法 411
观察法 413
谈话法 414
问卷法 415
抽样法 415
个案法 417
统计法 417
八、教学评估具体操作的关键性环节之四——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估 423
确定评估标准 423
制定指标体系 424
实施课堂评估 426
总结分析决策 427
九、教学评估具体操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五——如何写教学评估报告 427
教学评估报告 427
教学评估报告的一般类型 429
教学评估报告的写作提纲 430
教学评估报告常用表格和图表介绍 433
十、教学评估表范例 449
第七部分 教务工作的教师管理 487
一、什么是教师管理 487
教师 487
教师结构 487
教师分类 488
教师管理 490
教师管理原则 490
教师管理方法 492
二、教师思想政治管理 495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 495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意义之一——对教师职业活动的引导作用 495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意义之二——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作用 496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内容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97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内容之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498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内容之三——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499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内容之四——注意自身思想修养 500
三、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501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501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 501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是教师劳动质量的保证 503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 504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是教师敬业乐业的基础 505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一——忠诚事业,献身教育 506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508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三——治学严谨,精心育人 510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511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513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六——严己宽人,团结协作 514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一——坚持道德修养自觉性 515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二——坚持道德修养长期性 516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三——坚持道德修养实践性 516
四、教师业务水平管理 517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 517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意义之一——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 518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意义之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518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意义之三——有利于教师自身品德的完善 519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内容之一——广博的文化知识 519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内容之二——精深的专业知识 520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内容之三——掌握教育科学知识 523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方法之一——建构丰富的知识体系 524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方法之二——指导教师学习业务知识 525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方法之三——指导教师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526
教师科研活动周期的管理 527
教师科研活动组织的管理 527
教师科研活动管理 527
五、教师科研活动管理 527
教师科研活动经费的管理 528
教师科研活动领导的管理 529
教师科研活动成果的管理 529
教师科研活动成果评价的管理 530
教师科研活动成果推广的管理 531
教师科研活动质量的管理 531
教师科研活动计划的管理 532
教师科研活动档案的管理 533
教师科研活动奖励的管理 533
六、教师行为能力管理 534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 534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是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534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是提高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必要条件 535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一——组织能力 536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二——教育机智 537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三——语言表达能力 538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四——了解学生能力 539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五——自我控制能力 540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的方法 540
七、教师心理素质管理 541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 541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是教师教育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541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 542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是教师自身个性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543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一——高尚的情感 543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二——广泛的兴趣 545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三——坚强的意志 546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四——较强的认知能力 548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五——良好的性格特征 550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六——心胸开朗,处世乐观 552
八、教师身体状况管理 553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 553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的意义 553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内容之一——身体状况良好,功能正常 554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内容之二——精力充沛地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 555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内容之三——增强应变能力 555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一——体育锻炼 556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二——合理作息,科学用脑 556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三——乐于合群,善于交往 557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四——自我调节 557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五——改善工作环境 558
九、教师精神面貌管理 559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 559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可以对学生精神面貌起示范作用 560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可以影响教师威信的形成 560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一——仪态端庄,稳重大方 561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二——谈吐文雅,富有情趣 562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三——严肃活泼,庄重亲切 564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四——风度优雅,举止从容 567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五——衣着朴素,整洁得体 568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的方法之一——加强师德修养,重视仪表风度 568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的方法之二——从小事做起,事事检点 569
十、教师人际关系管理 570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 570
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管理 570
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管理 572
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管理 572
教师与教学辅助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管理 574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作用 575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的方法 576
第八部分 教务工作的学生管理 583
一、什么是学生管理 583
学生 583
学生管理 584
学生管理的原则 585
学生管理的内容之一——防微杜渐 586
学生管理的内容之二——重视常规训练 589
学生管理的内容之三——加强常规管理 591
学生管理的方法之一——自我管理 593
学生管理的方法之二——班级管理 594
学生管理的方法之三——学生课堂学习管理 596
二、学生德育管理 597
德育 597
学生德育管理的任务 598
学生德育管理 598
学生德育管理的内容 599
学生德育管理的原则 600
学生德育管理的方法 602
学生德育管理的过程及标准 603
三、学生智育管理 604
智 育 604
学生智育管理 604
学生智育管理的任务 604
学生智育管理的意义 605
学生智育管理的内容 607
学生智育管理的原则 608
学生智育管理的方法 609
学生智育管理的实施 611
学生体育管理的任务 614
学生体育管理 614
四、学生体育管理 614
学生体育管理的原则 615
学生体育课的教学管理 615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616
学生“两操”“两活动”的管理 617
五、学生卫生管理 618
学生卫生管理 618
学生卫生管理的意义 618
学生卫生管理的原则 619
学生卫生的组织管理方法 621
学生卫生的计划管理方法 621
学生卫生知识教育和疾病防治管理 622
学生的教学卫生管理 623
学生体育卫生管理 623
学生的生活卫生管理 624
学生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的全面实施 624
学校设施卫生管理 625
六、学生美育管理 625
美育 625
学生美育管理 626
学生美育管理的意义 626
学生美育管理的内容 627
学生美育管理的原则 628
学生美育管理的方法 629
七、学生劳动管理 631
学生劳动管理 631
学生劳动管理的内容 631
学生劳动管理的意义 632
学生劳动管理的原则 633
学生劳动的组织管理方法 635
学生劳动管理的过程 637
八、学生学籍管理 639
学生学籍管理 639
学生招生管理 641
学生编班管理 642
学生文凭管理 642
学生学制管理 642
九、学生成绩管理 644
学生成绩管理 644
学生论文管理 644
学生考试管理 645
学生考查管理 646
学生学位管理 646
学生课程管理 648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内容 649
十、学生课外活动管理 649
课外活动管理 649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意义 651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原则 651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方法 652
第九部分 教务工作的教辅工作管理 657
一、教学设备管理 657
教学设备管理 657
教学设备的种类 658
教学设备的作用 659
教学设备的管理形式 660
教学设备的管理体制 661
教学设备的管理原则 662
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检查 663
教学设备与教育现代化 664
教学仪器 665
二、教学仪器管理 665
教学仪器与教学 667
教学仪器项目研究 668
教学仪器分类与编号 668
中小学教学仪器的供应 668
教学仪器的采购 669
教学仪器的保管 670
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672
教学仪器产品型号 675
自制教具 677
三、实验室管理 680
实验室管理 680
实验室管理人员及职责 681
实验室设备管理 683
实验室设备的日常事务管理 684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 685
实验室设备的计划管理 686
实验室设备的技术管理 687
进口设备的管理 688
四、电化教学管理 689
电化教育 689
电化教学设计原则 691
电化教育管理 692
电化教育设备管理人员 694
电化教育设备管理的意义 694
电化教育设备的种类 695
电化教育设备管理的过程 696
电化教育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 698
电化教育设备的选购 699
电化教育设备的保管 700
五、图书管理 701
图书管理 701
图书管理的原则 701
图书管理的现代化 702
图书管理的内容 702
图书采购 703
图书分类 705
图书编目 705
图书借阅 706
图书借阅的方法 707
图书归还 708
图书归还的方法 709
图书情报搜集 709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710
六、计算机教学管理 710
教学用计算机的类型 711
计算机辅助教学 712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配置 713
中小学计算机的管理 715
计算机房的管理 716
高校计算中心的建设 717
计算机的使用与保护 718
教学软件的使用 719
教学软件的开发 721
计算机在教务工作中的应用 722
教务工作中常用计算机软件介绍 724
七、体育教学设备管理 726
体育课的上课条件 726
体育教学设备的种类 727
体育教学设备的管理 727
体育运动场的建设 728
八、教学环境管理 729
教学环境管理的意义 729
教学环境管理的原则 730
教学环境管理的要点 731
教室的管理 732
教室的环境布置 733
第十部分 教务人员必备素质与知识 737
一、教务人员政治素质 737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37
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素养 737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素质 737
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738
尊重教师 739
热爱学生 740
遵纪守法 741
二、教务人员道德品质素质 743
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道德素质 743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44
实事求是 744
光明磊落 744
团结协作 745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46
三、教务人员业务知识素质 746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知识 746
广博的文化知识 747
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747
管理知识和管理才能 748
专门学科知识 748
管理教学工作的业务素质 748
体育管理知识 749
德育管理知识 749
美育管理知识 750
劳动教育管理知识 750
四、教务人员行为能力素质 751
计划决策能力 751
组织指挥能力 751
协调沟通能力 752
创造开拓能力 752
预见性能力 753
坚强毅力 753
自信心能力 753
自制力的能力 753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754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754
五、教务人员工作作风素质 754
语言表达能力 754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755
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755
六、教务人员必备的教育学知识 756
教育学 756
教育的本质 757
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757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758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759
教育的目的 760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761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762
教育制度 763
七、教务人员必备的学校管理学知识 764
管理学 764
管理者 764
教育管理学 765
管理思想 765
学校管理内容 766
学校管理的计划环节 766
学校管理的实施环节 767
学校管理的检查环节 769
学校管理的总结环节 772
学校的管理机构 773
八、教务人员必备的学校卫生学知识 774
学校卫生学 774
学校卫生管理 775
学校教学卫生 776
学校用脑卫生 777
学校考试卫生 778
学校心理卫生 778
学校体育卫生 779
学校劳动卫生 780
学校环境卫生 781
学校教学设备卫生 781
学校用品卫生 782
学校阅读卫生 782
学校生活卫生 782
学校营养卫生 783
学校建筑卫生 784
九、教务人员必备的现代教育方法论知识 785
系统论 785
教育系统 785
教育系统工程 785
信息论 786
教育信息系统 786
教育信息工程 787
控制论 788
教育控制论 789
教育控制系统 789
教育控制工程 790
教育预测原理 790
教育预测途径 791
十、教务人员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791
教育心理学 791
教师心理 792
学生年龄与差异心理 792
劳动心理 793
美育心理 794
品德心理 795
体育心理 796
学习动机和兴趣 796
十一、教务人员必备的教育统计学知识 797
教育统计学 797
统计分类 797
统计数据的表列法和图示法 798
集中量数 799
算术平均数 799
中位数 800
众数 800
差异量数 800
两极差 801
百分位差 801
平均差 801
方差与标准差 801
标准分数 802
Z检验与t检验 803
相关 803
F检验 805
x2检验 806
十二、教务人员必备的教育经济学知识 806
教育经济学 806
教育投资 807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 808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 808
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808
教育投资比例 810
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 811
教育投资的补偿 811
教育附加费 811
培养费用递增规律 811
教育投资的分配 812
教育资源 812
教育经费支出 812
教育成本 812
教育的技术构成 813
教育单位的适度规模 813
学校的合理布局 813
委托培养和有偿分配 814
教育规划 814
十三、教务人员必备的教育未来学知识 814
教育未来学 814
高等教育未来学 815
教育未来学预测研究原则 815
教育未来学预测研究方法 816
未来教育预测学派 817
未来教育 818
教育社会学 819
十四、教务人员必备的教育社会学知识 819
社会学 819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820
社会化 820
人的社会化 820
人际关系 820
社会角色 821
社会基本群体 821
班级社会体系 821
班级气氛 821
社会组织体系 822
教学环境 822
教学系统 822
信息沟通 822
社会教育 822
十五、教育人员必备的比较教育学知识 823
比较教育学 823
社会规范 823
社会舆论 823
社会组织 823
学前教育比较 824
初等教育比较 824
普通中等教育比较 825
师范教育比较 825
高等教育比较 825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 826
教育行政体制比较 826
附录一 教务工作经验、文章选编 829
学校教务行政管理 王培桐 829
教务工作管理体会 王启芬 831
做教务员工作的几点经验 孙绍邦 833
教导处要坚持做好三个服务 河南省尉氏三中教导处 836
教务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赵守升 837
谈谈我校编制课表工作中的新问题 胥怀珍 839
怎样编排课程表 尹汶 841
如何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窦振文 843
怎样合理安排教师工作 齐亮祖 844
中小学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 马琦明 846
微机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袁世鹰 848
上海交大全面试行学分制一年浅析 俞长高 852
教职工考核工作的尝试 方启敖 855
怎样当好教务主任 黄季宇 858
校长应让教导主任充分发挥作用 陈安福 861
教务主任的修养 李少朝 862
中学教务主任怎样做好期末工作 尹传江 864
小学教导主任期末应做好几项工作 王?章 866
改革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867
必须一手抓教学改革一手抓学风建设 华中工学院教务处 870
我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体会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873
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张玉田 877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教务工作效率 向东 879
加强和健全学校资料管理制度 栾传大 882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常抓不懈 赵先星 884
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促进办学目标的实现 杨树仙 887
对建立学生档案的几点认识 蒙城一中 890
我校试行“中期选拔制”的几点做法 福建师范大学 891
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浙江大学教务处 893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一支合格的青年教师队伍 中南财经大学教务处 896
我们这样培训骨干教师 阎振 898
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肖宗六 900
怎样组织校内教研活动 牛长增 902
班主任的选拔和工作评价 杨洪海 903
为班主任办实事 杜萍 906
从教学评估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华东师范大学 907
听课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 韩英魁 909
对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设想 王伟 911
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 董燕桥 915
我校课程评估初试 刘昌堃等 916
评课的方法及其指标 李宏如 919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之本 南京航空学院教务处 923
加强考试管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 吕世彦 925
我们是如何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的 包头市教育局 929
目标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实施 艾一平 931
教务处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李松年 936
我们是怎样抓教学工作的 李岳汉 939
附录二 教务工作条例选编 943
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943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946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组织章程 948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950
国家教委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951
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954
国家教委关于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955
关于《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958
国家教委关于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959
国家教委关于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961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963
国家教委关于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 966
河北师范学院师资管理暂行条例 968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教务主任职责 970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教务员职责 970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务工作有关规定 970
石油大学排课程表的工作程序 972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务处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972
石油大学招生录取人员工作条例 973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教育见习安排意见(含附件一、二、三) 975
河北师范学院教材管理暂行办法 980
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教室规则 981
山东矿业学院关于教室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982
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考场规则 983
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实验室规则 984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 984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实验员工作职责 987
北京外国语学院电教中心管理规定 987
天津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条例 988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990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师工作规范 991
北京师范学院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993
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999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教师常规制度 1001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教研组长职责 1002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班主任职责 1003
河北师范学院教师职务聘任暂行条例(含附件) 1004
山东矿业学院关于班主任工作考核的实施意见 1008
国家教委《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修改稿) 1009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学常规暂行条例 1017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各科教学的常规要求 1020
江苏省金坛县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1021
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1026
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1032
北京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细则 1033
南开大学学则 1039
清华大学学分制试行办法 1048
南开大学教务处关于普通本专科考勤的补充规定 1048
清华大学本科学分管理实施条例 1051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本科生提前毕业和推荐免试为研究生的试行规定 1054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本科生转系(专业)的试行规定 1054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本科生辅修第二专业和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试行规定 105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专科生德、智、体综合评分暂行办法 1055
北京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1062
北京景山学校学生考勤管理规定 1065
天津师范大学关于建立教师业务考核制度的几项规定 1066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考务管理办法 1069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 1070
河北师范学院关于各学科建立考试题库工作的暂行规定 1074
河北师范学院学生课程考试工作条例 1077
河北师范学院教学工作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标准 1079
河北师范学院班主任工作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标准 1081
北京大学关于考试纪律的规定 1084
河北师范学院教育调查成绩考核评定标准 1084
天津市第一中学关于期中期末考试命题的几项规定 1086
天津市第一中学考试规则 1086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 1087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加强课程管理的试行规定 1088
南开大学开展课程建设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暂行办法 1089
河北师范学院关于课堂教学的暂行规定 1095
石油大学优质课程评选标准及评选办法 1097
石油大学助教首次主讲课程的规定 1098
石油大学关于旁听课的规定 1099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室工作条例 1099
天津市实验中学教研组工作要求及评价表 1100
天津市第一中学优秀学科组评选条件及办法 1102
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条例 1104
北京景山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标准和办法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