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孝 1
第一节 孝的起源 1
第二节 孔子:爱而敬 5
一、孝养 5
二、敬亲 7
三、谏亲 11
四、慎终追远 14
第三节 以孝治天下:传统孝道对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 19
一、不孝罪 20
二、婚姻法 28
三、同居相为隐 39
第四节 传统孝道与现代社会 45
一、原始儒家孝道的精华 45
二、汉代之后传统孝道的糟粕 46
三、现代社会如何继承和光大传统孝道精华 48
第二章 诚信 56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起源 56
一、诚、信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57
二、诚信思想的起源 58
第二节 主忠信:孔子对诚信思想的奠基 61
一、主忠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范 62
二、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语与诚信 64
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与为政治国 65
四、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的原则问题 67
第三节 殊途而同归:两种人性论下的诚信思想 69
一、性善与诚信:孟子的诚信思想 70
二、性恶与诚信:荀子的诚信思想 73
第四节 汉唐盛世时代的诚信言行 78
一、汉初统治者对于诚信的践行 78
二、隋唐时代君臣们的诚信实践 80
第五节 宋明理学视野中的诚信 84
一、心诚则灵:从周子到二程 85
二、思诚、明善:朱熹的诚信修养 87
三、诚破心中贼 91
四、亦真、亦诚、亦信:王夫之的风范 94
第六节 贾而能诚:明清商帮的诚信伦理 97
一、关羽崇拜与晋商诚信 98
二、贾而好儒、信义远孚:徽商的诚信伦理 101
第七节 中国古代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 104
一、中国古代诚信思想小结 104
二、古代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 105
第三章 友悌 111
第一节 友的起源 111
第二节 友的发生 114
一、以友辅仁:孔子“友”观念 114
二、友,君臣之道:郭店楚简“友”思想 120
三、责善,朋友之道:孟子的友朋观 123
四、取友善人,不可不慎:荀子的友朋观 128
第三节 儒学与汉代的友观念 132
一、同而进,不同而退:《礼记》的友 132
二、朋友有旧:《白虎通》的友朋观 136
第四节 宋明清时期的友观念 138
一、益友与损友:朱熹论交友 138
二、温恭直谅之友:王阳明的友朋观 140
三、交尽于友:何心隐的友 142
四、言友则师在其中:李贽论交友 143
五、惟朋友之伦独尊:谭嗣同的友朋观 145
第五节 悌的起源 146
一、悌的起源 147
二、悌的内在含义及价值 148
第六节 悌的发展 152
一、先秦儒家对悌的发展 152
二、兄弟“非礼不定”:《礼记》的悌 159
第七节 友悌与现代价值 164
一、友悌的时代内涵 164
二、友悌的价值定位 165
第四章 义 169
第一节 孔子:见利思义 171
一、义的内涵:修己、务民 171
二、见利思义:君子人格至上的义利观 174
三、见利思义:君子取利的两重内涵 175
第二节 孟子:重义轻利 177
一、仁义内在:人性之先验存有 177
二、居仁由义:仁义关系 180
三、重义轻利观 181
四、民本与市场经济 184
第三节 荀子:以礼释义 185
一、义与理性:循理之义 185
二、利不克义:义利合一 190
三、养欲说和利不克义 191
第四节 董仲舒:义利两有 192
一、义:顺天道而行 193
二、正我之义 194
三、正我之义与正义 195
第五节 程朱理学:天理之义 197
一、二程:天理与仁义 197
二、朱熹:性理之义与心理之义 202
第六节 致良知与合义利 210
一、王阳明:义与致良知 210
二、王夫之:立人之道曰义 216
第七节 义与现代社会 220
一、各时期义的主题和发展方式 221
二、义的现代性转型 225
第五章 和 232
第一节 和的起源 232
一、和的语源学考察 232
二、先秦时期的和 234
三、和的正式提出 235
第二节 孔子:和而不同与和为贵 238
一、和而不同 239
二、礼之用,和为贵 241
三、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244
第三节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 247
一、中和:天下之大本和天下之达道 247
二、中和之道:中庸之道 248
三、中和之道:致诚之道 250
第四节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2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2
二、“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和谐观 256
三、执中用权的中和观 258
第五节 荀子:义以分则和 259
一、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259
二、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261
三、天人相分又相合的天人和谐观 263
第六节 宋明新儒家中和哲学 265
一、张载:“太和所谓道”与“民胞物与” 265
二、朱熹:中和在我,天人无间 272
三、王阳明:“致中和”即是“致良知” 277
第七节 “和”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谕 284
一、“和”的特质 284
二、传统“和”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谕 287
第六章 乐 293
第一节 孔子:“乐”的宣言与“孔颜乐处” 294
一、《论语》首句:儒家“乐”的宣言 294
二、孔颜乐处 300
第二节 孟子:“君子三乐”与“返诚之乐” 308
一、问题家庭中的舜之“乐” 309
二、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君子三乐”与“反诚之乐” 314
第三节 荀子:“乐”中的音乐性与责任感 321
一、乐者,乐也 322
二、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327
第四节 宋明儒家之“乐” 331
一、周敦颐: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 332
二、朱熹:私欲既去,天理流行 336
三、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 340
第五节 “乐”与现代生活 345
一、儒家之“乐”的内涵、特点及演变 345
二、儒家之“乐”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346
主要参考文献 352
儒家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写在《孔子文化与人类发展》丛书编后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