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方法与问题 4
1 描述性与抽象化 5
1.1 描述性: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5
1.2 抽象化:理论与实践的混同 7
2 理论的规范性 9
2.1 常规情形与规范性 10
2.2 疑难情形与规范性 12
3 法律推理的重要性 14
3.1 分歧的类型 15
3.2 分歧与共识 18
3.3 分歧与公共判断 21
4 法律推理与中国语境 25
4.1 转型中国的法律难题 26
4.2 传统解释模式:法律移植 29
4.3 新的解释模式:法律推理 32
第二章 理由与法律推理 35
1 法律与理由 35
1.1 规范性与行动理由 36
1.2 哈特的规则(理由)理论 38
2 理由的基本性质 41
2.1 理由、规范性与理性化 41
2.2 实践理由的性质 45
3 说明性理由与正当化理由 49
3.1 实践理由的功能 49
3.2 正当化理由与说明性理由 51
3.3 理由的道德性与法律理论 57
4 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 59
4.1 道德冲突与一阶理由 60
4.2 二阶理由 65
5 裁量与辅助性理由 71
5.1 普遍性、具体化与裁量 72
5.2 辅助性理由 74
6 形式主义、现实主义与准形式主义 78
6.1 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 79
6.2 依照理由论的反省 83
6.3 准形式主义 89
第三章 规则的正当化 95
1 法律推理中的两种理由 97
1.1 规则与二阶理由 97
1.2 原则与一阶理由 103
2 规则正当化的悖论 108
2.1 规则的工具性指引 109
2.2 规则正当化的悖论 112
2.3 解决悖论的初步方案 116
3 规则的自主正当化 121
3.1 规则的自主正当化 122
3.2 拉兹的权威理论 126
3.3 实践差异、独立于内容与自我拘束 132
4 规则的价值 139
4.1 价值理论 140
4.2 规则与价值 146
4.3 内在价值与规则的理性化 150
第四章 解释理论 156
1 解释来自于语言的不确定性吗? 157
1.1 开放结构 158
1.2 开放结构的诸层次 163
1.3 建设性解释 166
2 解释与理由的性质 172
2.1 解释与规则 172
2.2 解释与一阶理由 178
2.3 什么是解释? 182
3 规则与解释的可能性 188
3.1 解释的机会 188
3.2 意义如何面对未来? 194
3.3 规则如何面对未来? 202
4 原意解释 206
4.1 解释与实践推理的结合 207
4.2 实践规则如何引发分歧? 211
4.3 原意解释 218
第五章 类比推理的理性化 225
1 类比推理的公式 226
1.1 类比推理的通常观念 227
1.2 类比推理、相关性与归纳 232
1.3 类比推理的完整公式 237
2 类比推理的理性化条件 239
2.1 同等情况同样对待 240
2.2 类比推理与实践理由 244
3 规则之下的类比推理 249
3.1 文义与目的的交错 250
3.2 基于目的的文义扩张 255
3.3 目的确定性的难题 262
4 一阶理由之下的类比推理 268
4.1 道德权衡与类比推理 268
4.2 类比推理的必要性 271
文献 277
索引 287
谢辞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