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史论 2
引论 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 2
第一章 地方性文化视角的兴起 32
第一节 引入“主体” 32
第二节 1990年代以来文学“乡土”的变迁 36
第三节 “中国”的式微与“原子”个体 39
第四节 “乡土”认同的思维结构 43
第五节 地方文化视角的兴起 46
第六节 从“寻根”到“地方” 49
第二章 “中国”视域中的“河南” 55
第一节 豫籍作家皈依地方文化的“需要” 55
第二节 丑陋的“河南人” 61
第三节 中原衰落的历史及原因 64
第四节 河南文化精神的“造化演示”:黄河 67
第五节 河南,中国现代主体的“他者”或“代表”? 69
第六节 “中国弃儿” 72
第七节 “中”的尴尬 78
第八节 河南现代文学的运命 80
中篇 综论 84
第三章 话语与方法 84
第一节 何谓“话语”? 84
第二节 福柯的“地缘政治”与文化 88
第三节 主体与话语 91
第四章 “中原突破”的精神内涵 97
第一节 “弃儿”“寻根”与文化创伤 97
第二节 “伤口”凝视下的“中原突破” 104
第三节 一个典型个案:《坚硬如水》与“墓穴”记忆 110
第四节 河南现代文学里的“中国” 117
第五节 “寻根”的宿命 122
第五章 “中原突破”的话语形构 127
第一节 “乡土”话语的历史“索引” 127
第二节 官场话语 135
第三节 苦难话语 152
第四节 底层话语 173
第五节 历史话语 194
下篇 作家论 220
第六章 乔典运:现代中原“化石” 220
第七章 张宇:“软弱”与“鬼气”的叙述 245
第八章 李佩甫:卑贱的神圣之旅 261
第九章 阎连科:极端化写作的命运 281
第十章 刘震云:权力与人性的角逐 311
第十一章 李洱:反抒情的自我抒写 344
参考文献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