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重构晚清图景 1
上篇 女性社会 11
第一章 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上海“中国女学堂”考述 11
第一节 利用报刊的自觉意识 11
第二节 中西女士的盛大聚会 20
第三节 中西并重的办学方针 31
第四节 华洋杂处的文化环境 45
第二章 新教育与旧道德——以杜成淑拒屈疆函为例 51
第一节 通信订婚与文明结婚 51
第二节 男学生的私函与女学生的公开信 62
第三节 屈疆的革退与中国妇人会的分裂 69
第四节 “启发知识”与“保存礼教”两不相妨 76
第三章 晚清女报的性别观照——《女子世界》研究 85
第一节 刊物的编辑、出版与发行 85
第二节 作者的聚合 90
第三节 “女子世界”的构想 97
第四节 “女权”优先还是“女学”优先 108
第五节 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 119
第六节 杂志的续出 133
第四章 历史记忆的重构——晚清“男降女不降”释义 142
第一节 “十不从”小考 142
第二节 为民族殉身 149
第三节 “足”以有别也 159
第四节 雌风吹动革命潮 166
中篇 女性典范 177
第五章 晚清的古典新义——以班昭与《女诫》为中心 177
第一节 “文饰政论”与“新眼读书” 177
第二节 史书中的班昭与《女诫》 181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楷模 184
第四节 男尊女卑的祸首 193
第五节 旧经典与新思想的离合 203
第六章 误译误读与正解正果——批茶女士与斯托夫人 208
第一节 《五月花》与《批茶女士传》 208
第二节 美国废奴先驱的形象放大 215
第三节 光荣属于谁 219
第七章 接受过程中的演绎——罗兰夫人在中国 226
第一节 罗兰夫人何人也 226
第二节 女杰本自东瀛来 233
第三节 中西合璧的启蒙角色 239
第四节 意蕴丰富的形象符号 246
第五节 化出罗兰劫后身 250
下篇 女性之死 267
第八章 晚清女学中的满汉矛盾——惠兴自杀事件解读 267
第一节 解不开的死结 267
第二节 “旗女亦为彼族兴学乎” 273
第三节 惠氏死而八旗生 281
第四节 江南之士夫不若河北之俳优 290
第五节 女杰死而学校兴 299
第九章 从新闻到小说——胡仿兰一案探析 308
第一节 由新闻到案件 308
第二节 名禀告实监察 313
第三节 以放足争兴学 319
第四节 变先进为中庸 329
第十章 纷纭身后事——晚清人眼中的秋瑾之死 341
第一节 舆论的抗争 341
第二节 大吏的被逐 352
第三节 良心的拷问 360
第四节 安葬的义举 364
第五节 告密的报应 373
第六节 文学的聚焦 381
主要参考文献 387
后记 396
新版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