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学 理论·方法·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均平,文庭孝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74458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和论述了评价学的基本内容。理论篇从科学评价概论、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学科构建等方面论述了评价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篇从科学评价方法论、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和广义科学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科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实践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了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国家竞争力评价、企业竞争力评价、大学评价、科研机构评价、期刊评价、科研项目评价、科研人员和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和实践。

第一篇 理论篇 3

第1章 科学评价概述 3

1.1 科学评价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3

1.1.1 科学评价活动的产生 3

1.1.2 科学评价活动的发展 4

1.1.3 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评价活动 4

1.1.4 科学评价活动的发展趋势 9

1.2 科学评价的内涵 13

1.2.1 科学评价的含义 13

1.2.2 科学评价的原概念 13

1.2.3 科学评价的相关概念 18

1.2.4 科学评价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27

1.3 科学评价活动的意义 30

1.3.1 科学评价活动的起因 31

1.3.2 科学评价活动的作用与价值 32

1.3.3 科学评价活动的主要功能 34

1.4 科学评价活动的原则与类型 37

1.4.1 科学评价活动的基本原则 37

1.4.2 科学评价活动的主要类型 40

1.5 科学评价系统 44

1.5.1 科学评价系统的要素与内容 44

1.5.2 科学评价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关系 45

参考文献 46

第2章 评价学的理论基础 52

2.1 价值理论 53

2.1.1 哲学价值理论 54

2.1.2 经济学价值理论 55

2.1.3 价值理论与科学评价 57

2.2 认识理论 58

2.2.1 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的区别 58

2.2.2 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的联系 59

2.2.3 认识理论与科学评价 60

2.3 计量学理论 61

2.3.1 文献计量学理论 63

2.3.2 科学计量学理论 66

2.3.3 知识计量学理论 69

2.3.4 经济计量学理论 70

2.3.5 计量学理论与科学评价 71

2.4 比较与分类理论 72

2.4.1 比较理论 72

2.4.2 分类理论 73

2.4.3 比较、分类与科学评价 75

2.5 信息管理科学理论 75

2.5.1 信息管理理论 76

2.5.2 信息管理与科学评价 77

2.6 系统科学理论 79

2.6.1 系统论概述 79

2.6.2 系统论与科学评价 80

2.7 科学管理与决策理论 82

参考文献 82

第3章 评价学的学科构建 87

3.1 评价学构建的意义 87

3.1.1 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需要 88

3.1.2 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需要 88

3.1.3 科学评价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 89

3.1.4 科学评价理论发展的需要 89

3.1.5 科学评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90

3.2 评价学的兴起与发展 90

3.2.1 评价学产生的背景 90

3.2.2 评价学研究的现状 92

3.2.3 评价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92

3.3 评价学的学科体系 99

3.3.1 评价学的研究对象 99

3.3.2 评价学的研究内容 100

3.3.3 评价学的体系结构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4章 评价学的理论体系 104

4.1 评价学的理论来源 104

4.1.1 哲学领域的评价理论 104

4.1.2 经济学领域的评价理论 105

4.1.3 信息管理科学领域的评价理论 107

4.1.4 科技管理领域的评价理论 107

4.1.5 科学学领域的评价理论 111

4.1.6 管理学领域的评价理论 111

4.2 评价学的理论构成 112

4.2.1 基于学科的理论体系 112

4.2.2 基于过程的理论体系 113

4.2.3 基于应用的理论体系 113

参考文献 115

第二篇 方法篇 119

第5章 评价学方法论 119

5.1 评价学方法论的意义 119

5.2 评价学方法论概述 120

5.2.1 科学研究方法 120

5.2.2 方法论及其构成 121

5.2.3 方法论与评价学 122

5.3 评价学方法论的内容 123

5.3.1 评价学方法论的层次结构 123

5.3.2 评价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123

5.4 评价学方法的分类与比较分析 124

5.4.1 评价方法的分类 124

5.4.2 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126

5.4.3 对评价方法的认识 127

参考文献 129

第6章 广义的评价方法 131

6.1 评价的程序 131

6.1.1 以委托方为主体的具体评价流程 132

6.1.2 以评价方为主体的具体评价流程 134

6.2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一般方法 135

6.2.1 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136

6.2.2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原则 136

6.2.3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方法和程序 137

6.3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 143

6.3.1 指标权重的内涵与意义 143

6.3.2 指标权重确定的原则 144

6.3.3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144

6.4 评价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方法 145

6.4.1 评价信息及其获取方法 145

6.4.2 评价数据信息处理方法 148

参考文献 149

第7章 评价学的定性方法 152

7.1 同行评议法 152

7.1.1 同行评议法概述 152

7.1.2 同行评议法的主要形式 153

7.1.3 同行评议法的应用领域 156

7.1.4 同行评议法的优缺点 156

7.1.5 同行评议法的新发展 157

7.2 案例研究法 158

7.2.1 案例研究法及其特点 158

7.2.2 案例研究法的主要类型 159

7.2.3 案例研究法的主要应用 159

7.2.4 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 160

7.3 德尔菲法 161

7.3.1 德尔菲法及其特点 162

7.3.2 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 162

7.3.3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164

7.3.4 德尔菲法的演变与发展 165

7.4 标杆分析法 166

7.4.1 标杆分析法及其特点 166

7.4.2 标杆分析法的作用及应用领域 168

7.4.3 标杆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72

7.4.4 标杆分析法的基本要求 176

7.4.5 标杆分析法的发展趋势 177

7.5 调查研究法 177

7.5.1 调查研究法及其类型 178

7.5.2 常用的调查研究法及其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178

参考文献 182

第8章 评价学的定量方法 185

8.1 文献计量法 185

8.1.1 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其特点 186

8.1.2 文献计量法的指标 187

8.1.3 文献计量法的主要应用 188

8.1.4 文献计量法的优缺点 189

8.1.5 文献计量法的新发展 191

8.2 经济计量法 191

8.2.1 经济计量法及其特点 192

8.2.2 经济计量法的主要内容 193

8.2.3 经济计量法的主要方法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9章 评价学的综合方法 196

9.1 层次分析法 196

9.1.1 层次分析法及其特点 196

9.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96

9.1.3 层次分析法实施的基本步骤 198

9.1.4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203

9.2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204

9.2.1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及其特点 205

9.2.2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205

9.2.3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206

9.2.4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方法 207

9.2.5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主要应用 211

9.2.6 综合评价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211

9.3 知识图谱分析法 213

9.3.1 知识图谱概述 213

9.3.2 知识图谱的原理与方法 216

9.3.3 知识图谱的软件与工具 218

9.3.4 知识图谱分析法的主要应用 219

参考文献 225

第三篇 实践篇 231

第10章 国家竞争力评价 231

10.1 WEF&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 231

10.1.1 WEF&IMD的产生与发展 231

10.1.2 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 232

10.1.3 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 242

10.1.4 WEF&IMD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260

10.2 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 261

10.2.1 国家竞争力的博弈论解释 261

10.2.2 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63

10.2.3 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综合合成方法 264

10.3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 266

10.3.1 国家科技竞争力概述 266

10.3.2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267

10.3.3 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表现与要素 268

10.3.4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271

参考文献 273

第11章 大学评价 275

11.1 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 275

11.1.1 中国大学评价现状 275

11.1.2 基本理念与做法 277

11.1.3 基本指标与方法 281

11.1.4 评价特色和结果分析 283

11.2 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 287

11.2.1 基本理念与做法 287

11.2.2 基本指标与方法 289

11.2.3 评价特色与结果分析 291

11.3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 294

11.3.1 基本理念与做法 294

11.3.2 基本指标与方法 297

11.3.3 评价特色与结果分析 298

参考文献 301

第12章 科研机构评价 302

12.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 302

12.1.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概况 302

12.1.2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实践 303

12.1.3 评价方法与指标 308

12.1.4 未来评价走向 310

12.2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 311

12.2.1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概况 311

12.2.2 评价方法与指标 312

12.2.3 评价特点分析 315

1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价 317

12.3.1 思路与基本原则 317

12.3.2 评价指标与方法 318

12.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322

12.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评价 327

12.4.1 思路与基本原则 327

12.4.2 具体做法 328

12.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332

参考文献 336

第13章 企业竞争力评价 337

13.1 《财富》世界企业排行 337

13.1.1 《财富》世界企业排行的产生与发展 337

13.1.2 《财富》世界500强评选的指标与方法 338

13.1.3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的特点 341

13.2 《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 342

13.2.1 《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的产生与发展 342

13.2.2 《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的指标与方法 342

13.3 《商业周刊》全球企业排行 344

13.3.1 《商业周刊》全球企业排行的产生与发展 344

13.3.2 《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企业评选的指标与方法 344

13.3.3 《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企业排名的特点 345

13.4 三大杂志企业排行的比较与评价分析 346

13.4.1 整体比较与评价分析 346

13.4.2 三大杂志2009年企业排名比较 346

参考文献 348

第14章 学术期刊评价 349

14.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意义、理念和做法 349

14.1.1 研究背景 349

14.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56

14.1.3 具体做法 358

14.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 362

14.2.1 评价特色 362

14.2.2 评价结果分析 364

参考文献 367

第15章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 368

15.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现状 368

15.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理论研究 368

15.1.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践 371

15.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类型 373

15.2.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373

15.2.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 374

15.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375

15.3.1 学术论文类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75

15.3.2 研究报告类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78

15.3.3 学术著作类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84

15.3.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信息获取的渠道与方式 388

15.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分析 389

15.4.1 书刊编辑 390

15.4.2 学术同行 391

15.4.3 社会受众 392

15.4.4 科研管理者 393

15.4.5 科研评价中介机构 394

参考文献 396

参考文献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