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斜塔瞭望 3
斜塔:重读第四代 3
逃脱与落网 4
青春祭:大时代的小故事(1979—1982) 11
后倾:文明与愚昧(1983— ) 16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23
“狂欢节”之外 25
历史与断桥 34
英雄的出场与终结 43
结语:迷惘、拯救与献祭 62
遭遇他者:“第三世界批评”阅读笔记 66
前提 66
两个乌托邦之间 70
寓言:失落的拯救与利比多化 80
结语 85
性别与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 88
天翻地覆之间 88
历史话语中的女性 90
男权、父权与欲望的语言 93
秦香莲与花木兰 96
家国之内 100
女人与个人的天空 107
家国之间 112
书写性别 115
空洞的能指 119
否定欲望的“欲望动力学” 122
重写女性 126
历史的怪圈 132
再度被遮蔽的性别话语 134
“无性”叙述与性别场景 137
社会转型与性别书写 143
女导演群及其创作 147
电影中的女性书写 153
女性表达 159
尾声或开端 162
《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 164
女性的主题 164
自抉与缺失 170
拯救的出演与失落 178
寂静的喧嚣:在都市的表象下 190
城市的天际线 190
王朔的顽主们 197
此岸 212
《心香》:意义、舞台与叙事 223
语境与意义 223
边缘与中心 227
传统、舞台与人生 232
第二部分 幕落幕启 241
裂谷:后89艺术电影中的辉煌与陷落 241
文化困境与“宙斯的金雨” 241
双重认同中的历史景观 246
此岸与彼岸之间 255
黄土地之上 261
历史之子:再读“第五代” 261
语言革命与文化困境 266
本土与世界 274
《霸王别姬》:历史的景片与镜中女 279
历史写作 279
男人、女人与人生故事 286
暴力迷宫 291
《血色清晨》:颓坏的仪式与文化的两难 299
颓坏的仪式 299
文明·文化·文物 304
叙事·结构·修辞 308
本土与类型 314
《炮打双灯》:类型·古宅与女人 314
“铁屋”与女人的故事 320
话语·权力与结构 328
第三部分 镜城一隅 341
梅雨时节:1993——1994年的中国电影与文化 341
众声喧哗 341
屏壁内外 347
时隐时现的城市 355
《二嫫》:现代寓言空间 365
周晓文的寓言 365
倒置与匡复 370
过程与状态 376
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 380
乐观之帆 380
一种描述 382
影坛“代群” 387
困境与突围 393
在空寂的舞台之上 399
镜城一景 405
对话、误读与壁垒 408
“新人类”与青春残酷物语 410
结语或序幕 415
狂欢节的纸屑:1995年中国电影备忘录 417
世纪末的困境 417
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419
在体制、市场与意识形态之间 421
95奇遇 424
英雄与市声 426
狼来了? 434
奇迹与谜底 441
个案之一:《红樱桃》 443
个案之二:《阳光灿烂的日子》 446
寓言的衰落 452
结语 456
冰海沉船:中国电影1998年 458
1998年 458
冰海沉船 460
尴尬的《荆轲刺秦王》 462
《红色恋人》与“紫禁城” 467
文化分析举隅1:《红色恋人》 471
冯小刚与贺岁片 478
文化分析举隅2:《一个都不能少》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