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作品鉴赏的本质与特征 1
第一节 鉴赏的本质 1
一、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 2
二、交流对话与参与行为 5
第二节 鉴赏的特征 9
一、创造性:开放的动态建构 9
二、体验性:文本意义的生成 13
第二章 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体与对象 17
第一节 主体论:读者的建构 17
一 鉴赏主体的心理定势 18
二 鉴赏主体的情感反应运动 24
第二节 对象论:文本的探索 30
一 文本构成体制的探究 32
二 文本信息系统的诠释 36
第三章 文学作品鉴赏的法则与过程 40
第一节 完形律:鉴赏的艺术法则 42
一 整体性:对生命机体的观照 43
二 综合性:对营构系统的解构 48
三 统一性:对外形内实的透视 52
一 感知:直观化的知觉完形 59
第二节 模式论:鉴赏的心理过程 59
二 理解:具体化的品味认知 64
三 深悟:形而上的理智审视 68
第四章 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层次结构 73
第一节 语体形态:文本的文序与节奏 74
一 文序鉴赏:剖视文本的营构秩序 77
二 节奏鉴赏:探寻文本的内在律动 87
第二节 语象世界:文本的意象与境界 99
一 意象鉴赏:拓开内隐外秀的奥区 100
二 境界鉴赏:探入语象的深层世界 110
第三节 语义体系:文本的内蕴构成 118
一 语义内涵的多层性特性 119
二 语义构成的多维性因素 122
三 语义潜在的多重性张力 126
第五章 文学文体的鉴赏特征 129
第一节 诗歌文体鉴赏特征 129
一 揣摩诗情美感 130
二 领会诗情美感的表达方式 133
三 诗歌作品鉴赏示例 139
《伐檀》鉴赏 139
《将进酒》鉴赏 140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142
《再别康桥》鉴赏 145
《致橡树》鉴赏 147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鉴赏 148
《仿佛》鉴赏 151
第二节 散文文体鉴赏特征 153
一 散文的主体性赏析 154
二 散文的感觉性赏析 157
《陈情表》鉴赏 160
三 散文作品鉴赏示例 160
《滕王阁序》鉴赏 163
《秋夜》鉴赏 166
《背景》鉴赏 169
《树林和草原》鉴赏 173
第三节 小说文体鉴赏特征 175
一 形象体系的赏析 176
二 叙述视角的赏析 179
三 小说作品鉴赏示例 183
《诸葛亮舌战群儒》鉴赏 183
《黛玉焚稿》鉴赏 185
《吴荪甫和屠维岳》鉴赏 190
《荷花淀》鉴赏 192
《最后一课》鉴赏 197
《项链》鉴赏 199
第四节 戏剧文体鉴赏特征 202
一 构成层次与演出性功能 203
二 结构形态与集中性原则 205
三 对话规则与剧场性特征 207
《雷雨》(第二幕节选)鉴赏 210
四 戏剧作品鉴赏示例 210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景)鉴赏 215
第六章 文学作品鉴赏与语文教学 219
第一节 文学鉴赏与读写能力的培养 219
一 文学鉴赏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19
二 文学鉴赏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21
第二节 文学鉴赏与美育 224
一 文学鉴赏与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225
二 文学鉴赏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227
三 文学鉴赏与学生审美创造热情的引导 230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