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轧制的历史 1
1-1润轧制的早期历史 1
上册目录 1
1-2欧洲热轧钢的后期发展 5
1-3美国早期的轧钢生产 8
1-4轧机的动力来源 11
1-5冷轧的历史发展 13
1-6现代的一次冷轧设备 14
1-7二次冷轧机 18
1-8箔材轧机 19
1-9平整或光整轧机 19
2-1引言 21
第二章 冷轧机的各种型式 21
2-2二辊轧机 22
2-3三辊轧机 23
2-4普通四辊轧机 23
2-5斯特克尔式轧机 25
2-6弗罗林小弹性变形轧机 26
2-7预应力四辊冷轧机 27
2-8施罗曼轧机 30
2-9Y型轧机 32
2-10六辊式轧机 33
2-11罗恩型多辊轧机和森吉米尔轧机 34
2-12连续式轧机 38
2-13连续式薄板轧机 41
2-14轧制镀锡板用的连续式轧机 42
2-15全连续式冷轧机 46
2-16平整或光整轧机 50
2-17二次冷轧机 53
2-18箔材轧机 56
2-19可逆式冷轧机 58
第三章 冷轧机的组成部件 62
3-1引言 62
3-2工作辊及其轴承 63
3-3支持辊及其轴承 64
3-4轧机牌坊 66
3-5轧机的基础 69
3-6轧辊平衡系统 70
3-7轧辊的调位系统 71
3-8工作辊换辊装置 73
3-9轧机的保护装置 75
3-10轧辊的冷却与润滑系统 77
3-11联接轴与联轴节 78
3-12人字齿轮 80
3-13齿轮箱 81
3-14主联接器 83
3-15直流驱动电机 84
3-16交流电动机 86
3-17给轧机电动机供电的电动—发电机组 88
3-18直流电动机的静止式供电系统 89
3-19交流电动机的静止式供电系统 92
3-20惰辊与张力辊系 93
3-21带卷箱与拆卷机 95
3-22卷取机 97
3-23带卷输送设备 99
3-24轧机的仪表装置 101
3-25操作控制 102
4-1引言 104
4-2轧辊的化学成分 104
第四章 轧辊及其轴承 104
4-3轧辊的尺寸 106
4-4套筒式轧辊的设计 107
4-5轧辊的铸模 109
4-6轧辊铸造中的熔注技术 110
4-7锻辊及锻制辊套的生产 111
4-8铸钢轧辊的热处理 114
4-9锻钢轧辊的热处理 114
4-10锻钢轧辊的重修 118
4-11轧辊的研磨 120
4-12轧辊的毛面加工 122
4-13辊径的测量与配对 124
4-14轧辊的表面光洁度及其测量 125
4-15辊面硬度的测量 129
4-16用于辊面研究的复制模技术 131
4-17轧辊中的应力 131
4-18轧辊中的残余应力 132
4-19用实测应变值计算残余应力 135
4-20轧辊的热应力 137
4-21工作辊与支持辊之间的接触应力 138
4-22轧辊因弯曲和剪切引起的挠度 140
4-23轧辊挠度的抵偿 143
4-24辊颈的应力集中 144
4-25轧辊在投入使用前及在使用中发生的损坏 146
4-26时效开裂 148
4-27轧辊掉皮 149
4-28源于轧辊中孔的轧辊疲劳破坏 155
4-29轧辊的磨损 156
4-30提高支持辊寿命的实际措施 157
4-31采用压光与镀铬办法延长轧辊寿命 159
4-32轧辊的轴承座 160
4-33滚动轴承 162
4-34滚动轴承的润滑 168
4-35套筒式(油膜)轴承 170
4-36油膜轴承的润滑 172
4-37辊颈轴承的密封 173
5-2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设立地点 176
5-1合用仪表装置的效用 176
第五章 冷轧机的仪表装置与自动控制 176
5-3电压表与电流表 177
5-4测速计 180
5-5轧辊位置与轧辊开度指示器 181
5-6轧制力测量系统 185
5-7轧机牌坊应力的测量 186
5-8采用应变片的压头 186
5-9压磁式压头 188
5-10转矩监测装置 190
5-11对液压系统的监测 190
5-13所轧带材的厚度测量 193
5-12对轧制液的监测 193
5-14西姆斯测厚法 194
5-15连续式接触测厚仪 195
5-16X射线测厚仪 197
5-17放射性同位素测厚仪 198
5-18延伸率计 201
5-19张力仪 202
5-20辊缝中前滑的测量 204
5-21带卷的测量系统 204
5-22轧机数据的记录 205
5-23纸带式笔录装置 206
5-24模—数转换 207
5-25数据累积系统 208
5-26自动控制系统 211
5-27可逆式轧机的自动减速与停车装置 212
5-28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 213
5-29单机架轧机的AGC系统 214
5-30用于连轧机的AGC系统 215
5-31平整机延伸率的自动控制 218
5-32恒定带材送入角控制 219
5-33带材引导系统 220
5-34预排程序的控制系统 221
5-35计算机控制系统 222
5-36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 223
5-37模拟计算机控制系统 226
第六章 冷轧润滑 229
6-1引言 229
6-2辊缝中摩擦的必要性 230
6-3辊缝中剩余摩擦的作用 233
6-4干轧时的摩擦条件 234
6-5理想轧制润滑剂的特性 237
6-6用水作为轧制润滑剂 238
6-7常用的轧制润滑剂 239
6-8施加轧制润滑剂的方法 242
6-9热轧带钢酸洗后的涂油 245
6-10薄板轧机的轧制润滑剂 247
6-11镀锡板连轧机的轧制润滑剂 247
6-12不锈钢和硅钢冷轧用的润滑剂 248
6-13镀层产品轧制中的润滑 249
6-14轧辊磨损及轧辊镀层的利用 252
6-15循环乳化液中发生的变化 254
6-16润滑剂对所轧带钢表面光洁度的影响 256
6-17润滑剂对所轧带钢板型的影响 259
6-18带钢上的残留油膜 261
6-19润滑剂评价的标准 264
6-20在实验轧机上润滑剂的综合评价 264
6-21轧制时摩擦系数的直接测定 268
6-22前滑为零时测量摩擦系数 270
6-23在一定的前滑条件下计算摩擦系数 273
6-24由轧制力和带钢试验数据计算摩擦系数 275
6-25在台式试验机上测定摩擦系数和承载能力 281
6-26倾点、粘度和粘度指数 290
6-27油的表面张力和乳化液的冷却性能 296
6-28皂化值、碘值、过氧化物值、pH值和自由脂肪酸含量 297
6-29影响摩擦系数的润滑剂性能 299
6-30摩擦系数与各种轧制参数的依存关系 301
6-31润滑剂的摩擦特性 308
6-32金属镀层对摩擦特性的影响 311
6-33乳化液稳定指数及其测定 313
6-34乳化液化学稳定性试验 314
6-35润滑剂的可清除性和焚除性 316
7-2带钢塑性变形时的能量消耗 317
第七章 冷轧过程的热行为 317
7-1引言 317
7-3消耗于辊缝的摩擦能量 321
7-4轧辊轴承和机架上的其他能量损失 322
7-5辊缝中的最高温度 324
7-6轧辊与带钢之间摩擦能量的分配 326
7-7工作辊的预热 327
7-8传热的基本原理 330
7-9由带钢到轧辊的热传输 334
7-10静止轧辊的空气冷却 337
7-11转动轧辊的空气冷却 339
7-12水和轧制液自轧辊带走的热量 343
7-13工作辊一支持辊接触处的热传输 346
7-14工作辊的温度测量 347
7-15支持辊的温度测量 349
7-16轧制带钢的冷却 351
7-17冷轧过程的热平衡(单机可逆轧机) 357
7-18连轧机的温度模型 362
7-19能维持适当冷却的最小工作辊径 366
7-20喷嘴和集液管设计 369
7-21直接式润滑系统 372
7-22循环润滑系统 374
7-23循环润滑系统用的过滤器 377
上册参考文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