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总论 1
出版说明 1
一、药用真菌 3
(一)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3
(二)药用真菌栽培简史 4
(三)药用真菌在医疗保健事业中的作用 5
(四)药用真菌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9
(六)药用真菌发展现状与展望 10
(五)药用真菌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10
二、药用真菌的形态结构 14
(一)菌丝体 14
(二)特化的菌丝体 15
(三)子实体 15
三、药用真菌的分类检索 25
四、药用真菌的生活史与遗传育种 31
(一)药用真菌的生活史 31
(二)药用真菌菌种的选育 35
(一)药用真菌的生理特性 39
五、药用真菌的生态和生理 39
(二)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42
六、药用真菌菌种制作技术 46
(一)常用仪器、设备及药品 47
(二)培养基的制备 52
(三)消毒与灭菌 62
(四)菌种的分离 71
(五)菌种的鉴定 79
(六)菌种培养与生产 83
(七)菌种保藏 91
七、药用真菌栽培 96
(一)段木栽培 96
(二)代料栽培 102
(三)药用真菌的病虫害及防治 105
(四)药用真菌采收及加工 110
八、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111
(一)药用真菌的固体发酵 111
(二)药用真菌的液体发酵 113
各论 117
(二)生物学特性 121
一、麦角菌 121
(一)概述 121
(三)培养技术 123
(四)发酵生产麦角新碱 125
二、冬虫夏草 126
(一) 概述 126
(二)形态特征 127
(三)生态分布 128
(四)培养技术 130
(一)概述 134
三、古尼虫草 134
(二)生物学特性 135
(三)生活条件 135
(四)培养技术 136
四、蛹虫草 137
(一)概述 137
(二)生物学特性 137
(三)培养技术 138
(一)概述 140
五、黑柄炭角菌 140
(二)生物学特性 141
(三)发酵生产 142
六、羊肚菌 143
(一)概述 143
(二)生物学特性 144
(三)人工栽培 146
(一)概述 148
(二)生物学特性 148
七、金耳 148
(三)培养技术 150
(四)深层培养 155
八、银耳 156
(一)概述 156
(二)生物学特性 157
(三)栽培技术 159
九、黑木耳 165
(一)概述 165
(二)生物学特性 166
(三)菌种的制作 169
(四)段木栽培 170
(五)代料栽培 177
十、猴头菌 181
(一)概述 181
(二)生物学特性 182
(三)栽培技术 184
(四)发酵培养 186
十一、榆耳 187
(一)概述 187
(二)生物学特性 188
(三)培养技术 189
十二、云芝 192
(一)概述 192
(二)生物学特性 193
(三)培养技术 196
(四)液体培养技术 199
十三、隐孔菌 200
(一)概述 200
(二)生物学特性 200
(三)培养技术 202
(二)生物学特性 203
十四、灰树花 203
(一)概述 203
(三)栽培技术 205
(四)采收加工 209
(五)病虫害防治 209
十五、猪苓 210
(一)概述 210
(二)生物学特性 211
(三)栽培技术 216
(二)生物学特性 221
十六、槐耳 221
(一)概述 221
(三)生产技术 222
十七、茯苓 223
(一)概述 223
(二)生物学特性 223
(三)栽培技术 226
十八、灵芝 232
(一)概述 232
(二)生物学特性 233
(三)栽培生产 235
十九、香菇 244
(一)概述 244
(二)生物学特性 245
(三)栽培技术 246
二十、裂褶菌 249
(一)概述 249
(三)栽培与培养技术 250
(二)生物学特性 250
二十一、雷丸 254
(一)概述 254
(二)生物学特性 254
(三)栽培技术 255
二十二、蜜环菌 257
(一)概述 257
(二)生物学特性 257
(三)培养技术 264
(一)概述 269
(二)生物学特性 269
二十三、亮菌 269
(三)培养技术 270
二十四、安络小皮伞菌 272
(一)概述 272
(二)生物学特性 273
(三)培养技术 274
二十五、金针菇 275
(一)概述 275
(二)生物学特性 276
(三)栽培技术 277
(四)采收及采后处理 281
二十六、竹荪 282
(一)概述 282
(二)生物学特性 282
(三)栽培技术 285
二十七、马勃 288
(一)概述 288
(二)生物学特性 289
(三)栽培技术 290
主要参考文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