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许你30年——探索和谐劳动关系的规律之美&彭光华 1
序言 言说的逻辑与发展的规律&陆占奇 1
第一部 分帷幕初启 1
立法智慧将在法律实施中验证 3
“央视瘦身”揭示事业单位用工困局 5
高额违约金:留人不易,留心更难 7
人力资源调整:合法化是前提和基础 8
企业劳动法律思维亟待重塑 10
第二部分 激辩中国 13
壹 政策法规 15
劳动合同立法:既为修正弊端,又为促进发展 15
期待特别程序产生特别效应 18
社保基本法带来多少期待? 20
待遇向上看齐 改革稳步推进 22
仲裁实体化建设是一场攻坚战 26
服务实践需要是效率源泉 28
问题意识有助于增强制度实施效果 30
服务农民工:没有最高标准,只有更高要求 33
岗位质量提升重于就业数量增长 35
实现全面公平仍待医保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38
从“一突出”到“两并重”:提升监察效能之举 41
不能以牺牲法律换取“发展” 44
“实效性瓶颈”:工资集体协商的突破之路 47
不要让制度设计缺憾矮化法律精神 50
福利刚性不应成为不合理保护的理由 53
遏制职业病危害 不能止于强化监管 54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寓意强烈民生关怀 57
新农保更重政府责任 59
规范央企高管薪酬 体现社会公正 62
贰 劳动合同 65
与法相悖 难有管理效率提升 6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迷惑”应有破有立 67
员工权益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 70
叁 工伤认定 73
工伤认定决定书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维权需要 73
“扩大性自杀”与法律自洽性执著的危害 76
用人单位“坐大”职业病诊断的根源是什么? 79
扩大研究视野 强化救济职能 82
肆 社保管理 85
社保管理:“堵”与“疏”需并重 85
从“自我储蓄”到“普惠式保障”,进步的不仅是政策 87
扩大透明度或有利于强化监管 90
伍 企业裁员 93
因抗争产生工会逼近了工会的本质 93
改变竞争方式就是拓展生存空间 95
“不裁员”需辅以劳资合作意识 97
“职业丑人”警示:管理虚伪才是真正危机 100
制衡资本 公正回归 103
陆 集体行动 106
大众利益为集体行动划定边界 106
劳动条件向下竞争是谁的悲哀 109
出租车司机“罢运”需要制度梳理 111
通用汽车:企业利润与劳工权益博弈的微观样本 113
柒 规章制度 116
“偷菜”能否成为解雇理由有赖于制度细化 116
“失恋假”与“恋爱奖”价值几何? 119
捌 薪酬绩效 122
应对金融危机更需和谐劳动关系 122
人性化沟通与透明的反馈最为关键 125
高管限薪:递延薪酬效果好于现付薪酬 127
“天价薪酬”:激励作用何在? 130
高管薪酬该以何种方式与“国际接轨” 133
薪酬激励:没有“万能钥匙”,也非一劳永逸 135
实施绩效工资是为了有效激励 138
玖 恶性事件 141
工伤保险制度应服务于一切劳动者 141
劳资冲突暴力化是一种最坏的博弈选择 144
无视工人利益,必将引发危机 146
强势企业文化遭遇弱势劳工:一场双输的博弈 149
“行为不当”直指机制困境 151
“猝死”:“酷六”事件掀开“过劳”冰山一角 154
拾 休息休假 157
职工休假权不能简单折算 157
能否“整月不上班”取决于法律规定 159
“无薪休假”不该变身“免费加班” 162
完善病休假制度 提高传染病防治效果 164
第三部分 问政高端 167
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选择 169
人性关怀植根于劳动法律精神深处 171
民主协商奠定企业规章制度合理性基础 174
调解的智慧之道 176
大学生就业 制度保障是关键 179
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何以同步下滑? 181
《劳动合同法》:一“马”能否拉大车? 183
不要误读误论《劳动合同法》 186
高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日本企业还是美国公司? 188
反思矿难需要另辟蹊径 190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关系再认识 193
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法弱化 195
“规范裁员”并不是禁止裁员 197
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立法的度 199
劳动关系规则网络有什么用? 201
调解作用需扩大 政策引导要具体 203
“职业丑人”出现 人力资源管理沉沦 205
附:评议事件目录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