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编 6
第一章 电视教材的制作过程 6
第一节 确定制作计划 6
一 明确教学目标 7
二 确定教育对象 9
三 安排主题内容 10
四确定表现形式 10
第二节 撰写文字稿本 14
一 确定选题 14
二 画面形象具体、准确、鲜明、生动 15
二 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 15
三 编写稿本提纲 16
四 稿本的检查和修改 17
第三节 拍摄前的准备 18
一 编写分镜头稿本 18
二 成立摄制组 19
三 经费预算和拍摄计划 20
四 设备准备 21
第四节 开机拍摄 22
一 三严 22
三 五要求 24
二 四定 24
第五节 后期制作 25
一 检查素材 25
二 顺镜头 26
三 整理修改分镜头稿本 26
四 编辑 27
五 录音 28
第六节 审片修改和使用评价 29
一 审片和修改 30
二 使用和评价 30
第一节 编导的任务和职责 33
第二章 编导的职责和修养 33
一 编导的任务 33
二 编导的职责 34
三 编导与其他制作人员的关系 35
第二节 编导工作的性质 39
一 教学性质 39
二 科研性质 40
三 教学、科研双重性对编导的要求 41
一 知识修养 42
第五节 编导的素质和修养 42
二 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 46
三 创作态度和创造精神 47
四 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48
第三章 电视教材的概念 51
第一节 电视教材的概念 51
一 电视教材的概念 51
二 电视教材与文字教材的关系 53
第二节 电视教材的特点 53
一 电视的特点 54
二 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特点 55
三 教学过程的特点 57
第三节 电视教材的分类 60
一 按教学目的分类 60
二 按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使用分类 65
第四章 文字稿本的编写 68
第一节 文字稿本的概念 68
一 文字稿本的概念和作用 68
中编 68
二 文字稿本应具备的条件 71
三 几种稿本的含义和区别 72
第二节 文字稿本的选题 73
一 选题的原则 73
二 选题的程序 76
三 选题的步骤 77
第三节 电视教材的主题 79
一 主题的概念和地位 79
二 主题含义的辨析 80
三 主题的特点 81
第四节 电视教材的选材 84
一 什么是电视教材的材料 84
二 材料的收集和积累 85
三 选择材料的要求 87
第五节 电视教材的结构 90
一 电视教材结构的概念 90
二 如何结构文字稿本 93
三 安排结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08
第六节 文字稿本的检查和修改 110
一 文字稿本的禁忌 110
二 不合要求的文字稿本 111
三 修改的内容 112
四 修改的方法 115
一 记叙文体中的叙述 118
第一节 记叙文体 118
第五章 文字稿本的体裁 118
二 记叙文体中的描写 122
三 记叙文体中的抒情和说明 126
第二节 论说文体 128
一 论说文体的概念 128
二 论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 128
三 论说的方法 130
第六章 文字稿本中的画面和解说 143
第一节 文字稿本的形式 143
一 对应式 143
二 穿插式 145
三 绘图式 146
一 运用教学电视语言表达画面 149
第二节 文字稿本的画面 149
三 突出形象、动作和变化的描绘 154
四 增强动感和节奏感 155
第三节 文字稿本的解说 157
一 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157
二 解说词的作用 159
三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167
一 分镜头的准备 176
第一节 分镜头的准备和稿本形式 176
第七章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 176
下编 176
二 分镜头稿本的形式 178
第二节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目的与依据 185
一 编写目的 185
二 编写依据 185
第三节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要求 191
一 画面内容具体、形象 191
二 注意艺术性 193
三 确定各工种的制作要求 196
四 计算镜头长度 200
第一节 现场的组织工作 203
一 现场的种类和对导演的要求 203
第八章 现场拍摄 203
二 拍摄现场的秩序 204
三 现场的系统导演 205
四 现场的应急导演 207
第二节 镜头的拍摄技巧 209
一 摄像距离的选择 209
二 摄像角度的选择 215
三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 223
第三节 场面调度 235
一 场面调度的含义 235
二 场面调度的轴线规律 236
三 场面调度的其它规律 242
第四节 画面结构 245
一 画面结构的内容 245
二 电视教材的构图要求 250
三 突出主体的规律和方法 252
四 画面色彩与字幕 259
第九章 镜头的组接 263
第一节 蒙太奇技巧概述 263
一 蒙太奇的含义及句型 263
二 蒙太奇的表现方法 265
三 蒙太奇的结构要求 268
第二节 镜头组接的原则和规律 270
一 合乎逻辑 270
二 轴线统一 271
三 “动接动”、“静接静” 272
四 逐渐过渡 272
五 色调一致 273
第三节 镜头组接的作用 274
一 突出主题 274
二 扩大镜头的含意 274
三 表现时间 275
四 表现空间 277
五 形成节奏 278
第四节 镜头组接技巧 278
一 有技巧组接 278
二 无技巧组接 282
三 剪接点的确定 290
第五节 镜头组接的节奏 293
一 确定节奏的依据 294
二 处理节奏的方法 294
第十章 声音的运用和处理 300
第一节 声音的地位和作用 300
第二节 声音的运用 302
一 传达信息 302
二 声画合一 303
三 声画对位 304
四 声音并列 304
五 声画对立 305
六 声音串位 306
七 声音的主观运用 308
八 无声的运用 310
九 声音的作用 311
第三节 电视教材中的音乐 313
一 音乐形象的选择 314
二 乐曲组合的完整性 317
三 配乐方式 319
四 音乐的借用及其它 321
第十一章 完成片的审定和评议 323
第一节 审查评议的标准 323
二 教育性 324
一 科学性 324
三 艺术性 325
四 技术性 326
第二节 审定评议的方法 334
一 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权数 335
二 测验成绩统计法 336
三 五级评分统计法 337
四 调查表和评议表的运用 340
第三节 完成稿本的编写 345
附录一:编导工作中几种常用的表格 348
附录二:电视制作设备概述 王颖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