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方法:“用不可见的现实解说可见的现象” 1
一 概念与命题:“功能性母题”与“原型的类型化” 1
二 假说:洪水创世故事的深层象征结构 21
第二章 鲧、禹神话:口头传说与权力话语 58
一 原型构拟的理论前提 58
二 口传文本与载籍文本 59
三 鲧禹造地的“伟大叙事”:社祀的“理论”依据 77
第三章 息壤:农业文化的意识形态符号 95
一 息壤:肥沃的土壤 96
二 大地的黑土模型 101
三 神赐的黑色粪肥 112
四 “神粪至上”的农耕意识形态 122
附:“昆仑”语义释源 143
一 地理学的困境 143
二 能旋转的昆仑山 144
三 不死的浑沌 147
四 “河出昆仑”新解 149
第四章 农耕文化语境中的“送穷”习俗与“如愿”故事 159
一 水与土 159
二 止水与扫晴 161
三 送穷土 163
四 逐贫与迎富 169
五 打灰堆 173
六 扫除创世之灰 178
一 神话叙事与论理知识 191
第五章 “本草”药物疗法中的神话原型、地方知识与民俗模式——《本草纲目》:神话“叙事”的“论理”转变 191
二 器部之剂的“文化药性” 199
三 土部之剂与年节“弃物” 210
四 神话阐释的话语重建 217
第六章 禹治水、求如愿与龙女报恩——从神话、传说到故事:民间叙事的题材结构与体裁功能 237
一 “龙女报恩”故事类型的确认 238
二 本土“如愿”传说与印度“龙女”故事的相关性 250
三 “欧明—如愿”传说的本土神话原型:潜水的大禹 261
四 从神话、传说到狭义故事:文学叙事的功能演变 276
五 对历史理性方法论的反思 289
第七章 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 320
一 人类学的问题 320
二 先秦、两汉文献中伏羲、女娲的关系 323
三 佛典之影响与伏羲、女娲故事的转变 332
四 历史学的回应 342
第八章 魔法神灵的道德转化——赵公明与黑神的故事 352
一 汉族财神的域外背景 353
二 历史文献中的赵公明 358
三 大黑天的故事:从佛典到市民小说 368
四 玄坛爷的故事:从佛经到口头传说 378
五 西南地区的黑神崇拜 388
六 以黑为善:思想的中、印“文化间性” 393
结语:“黑色”的意义——神话究竟是什么? 416
一 “黑色”语义的现代性逻辑 416
二 神话:真实的最高形式 422
参考书目 432
后记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