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学前教育 15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5
第二章 班级保育与教育 18
第一节 保育与教育任务 18
第二节 学制 19
第三章 课程与教材 20
第一节 课程设置 20
第二节 园本教材 23
第四章 幼儿园管理 23
第一节 园务管理 23
第二节 保育形式与方法 24
第五章 家长工作与社区服务 24
第一节 家长工作 24
第二节 社区服务 25
第六章 幼儿园选介 25
第二篇 义务教育 36
第一章 发展概况 36
第二章 课程 40
第一节 课程改革 40
第二节 教材选用 41
第三节 课程开发与实施 42
第四节 课程评价与中考改革 43
第三章 教学 44
第一节 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式 44
第二节 课堂教学 45
第三节 校本教研 46
第四节 减负增效 46
第五节 教学管理 47
第四章 德育 48
第一节 德育内容 48
第二节 德育实施 49
第五章 体育与健康 卫生与保健 52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 52
第二节 卫生与保健 53
第六章 艺术与科普教育 54
第一节 艺术教育 54
第二节 科普教育 55
第七章 特殊教育 5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5
第二节 教育任务 57
第三节 教学 58
第八章 学校管理 59
第九章 学校选介 60
第三篇 普通高中教育 92
第一章 发展概况 92
第二章 招生与教学 97
第一节 招生 97
第二节 教学 101
第三章 德育 体育 卫生 艺术教育 106
第一节 德育 106
第二节 体育 108
第三节 卫生保健 110
第四节 艺术教育 111
第四章 学校管理 112
第一节 校务管理 112
第二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113
第五章 学校选介 114
第四篇 中等职业教育 125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25
第二章 教育任务 专业与学制 129
第一节 教育任务 129
第二节 学制与专业 129
第三章 教学 133
第一节 课程改革与教材开发 133
第二节 教学改革 134
第三节 实践基地建设 135
第四节 学生社会实践 137
第四章 教学活动与成果 137
第一节 “六项计划” 137
第二节 专业结构调整 138
第三节 职业培训 139
第四节 经验与成效 140
第五章 德育 体育 卫生与艺术 142
第一节 德育 142
第二节 体育 143
第三节 卫生 144
第四节 艺术 144
第六章 社会培训与就业服务 145
第一节 社会培训 145
第二节 就业服务 147
第七章 学校管理 148
第八章 学校选介 149
第五篇 高等教育 156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56
第二章 衢州学院 15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57
第二节 教育任务 专业设置与学制 158
第三节 师资队伍建设 159
第四节 教学与科研 159
第五节 德育 161
第六节 体育与卫生 162
第七节 学生 163
第八节 经费与设施 164
第九节 领导与管理 164
第三章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16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67
第二节 教育任务 专业设置与学制 167
第三节 师资队伍建设 168
第四节 教学与科研 169
第五节 德育 171
第六节 体育与卫生 173
第七节 学生 174
第八节 经费与设施 175
第九节 领导与管理 175
第四章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17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76
第二节 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设置 178
第三节 教育教学管理 179
第四节 自身建设与社会服务 180
第六篇 成人教育 183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83
第二章 扫盲工作 187
第三章 文化技术教育 188
第一节 企业职工及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188
第二节 函授教育 189
第四章 自学考试 191
第一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1
第二节 非学历考试 191
第五章 学校选介 192
第七篇 教师 195
第一章 概况 195
第二章 教师资格与任用 197
第一节 教师资格 197
第二节 教师职称(职务) 198
第三节 教师聘用 199
第三章 教师培训 202
第一节 培训机构 202
第二节 培训形式 203
第四章 教师待遇 205
第一节 社会地位 205
第二节 工资 206
第三节 福利 207
第八篇 教育教学研究 210
第一章 部门职能 21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0
第二节 队伍建设 211
第二章 教研活动 212
第一节 学科教研 212
第二节 课程改革 215
第三节 教育科研 217
第四节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 221
第三章 学术团体与教育报刊 226
第一节 学术团体 226
第二节 教育报刊 226
专记:语言文字工作概述 228
第九篇 教育交流与合作 231
第一章 内地交流与合作 231
第一节 校际交流 231
第二节 城乡交流 232
第三节 山海协作 232
第四节 教育援疆 233
第五节 合作办学 234
第二章 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235
第一节 中小学学生交流 235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交流 236
第三节 大学校际交流 236
第三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 236
第一节 儒学文化交流 236
第二节 教师出国交流 238
第三节 聘请外籍教师 240
第四节 “千校结好” 244
第五节 留学与夏(冬)令营 247
第六节 高校对外交流 250
第十篇 经费、设施与校园安全 254
第一章 经费 254
第一节 经费保障 254
第二节 经费使用 257
第三节 经费管理 259
第二章 设施 260
第一节 校舍建设 260
第二节 教学装备 263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 266
第三章 校园安全 270
第一节 安全管理 270
第二节 学生接送 272
第三节 “三防”设施 274
第四节 食品安全 275
第五节 消防安全 277
第十一篇 教育行政与党群组织 278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278
第二章 教育管理 289
第一节 行政管理 289
第二节 干部任用 289
第三节 纪检监察 291
第三章 党群组织 29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293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少年先锋队组织 295
第三节 教育工会 关工委 妇委会组织 296
第四节 民主党派组织 300
第十二篇 教育督导 301
第一章 机构与职能 3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01
第二节 队伍建设 302
第三节 工作职责 303
第二章 督学与督政 304
第十三篇 教育人物 314
第一章 人物传 314
第二章 人物简介 316
第三章 人物名录 322
一、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育工作者名录 322
二、省特级教师名录 331
第十四篇 丛录 332
第一章 文件选编 332
第二章 市政府关于教育类规范性文件目录选 392
第三章 市教育局规范性文件目录选 393
第四章 要闻选编 395
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