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 1
一、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现实困境 2
二、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民族电影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的薄弱 6
(一)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民族电影研究述评 6
(二)改革开放前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述评 17
第二章 “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对经济性的否定(1966—1976年) 23
一、唯政治化:政治宣传与斗争的工具 24
二、去经济性:不计成本与连年亏损 25
第三章 对娱乐价值的肯定与对经济诉求的正名(1977—1999年) 29
一、拨乱反正的表征 30
(一)延续“十七年”时期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的叙事策略,强化国家认同 32
(二)反思历史与表现新时期各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宣传爱国主义 34
(三)以台湾同胞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见闻为题材,寓意“台湾回归祖国” 36
二、艺术本性的回归 36
三、对经济意图合理性的积极印证 40
(一)改革开放与国家扶持下的经营发展 40
(二)机制改革与自负盈亏下的濒临倒闭 44
第四章 对政治性、艺术性和经济性三者平衡关系的探索(2000年以来) 49
一、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工具 50
(一)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增进民族团结 50
(二)城镇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构建和谐社会 60
(三)边疆民族政策叙事:提升国家认同 60
二、作为民族文化自觉与娱乐体验的传播媒介 61
(一)以故事化的手法讲述国家的边疆民族政策,提升艺术性和娱乐性 61
(二)突破宏大叙事,关注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对自我价值的诉求 62
(三)影片类型多元化,创新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 69
(四)云南本土人才及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创作,凸显民族归属感 71
三、政府主导与“叫好不叫座”的境遇 71
(一)作为战略性产业的电影:呼唤经济属性的回归 72
(二)“云南现象”:市场探索取得进展 74
(三)“叫好不叫座”:经济价值实现的尴尬 84
第五章 实现文化表达与经济诉求的思考 103
一、以差异化的产品凸显比较优势 104
(一)突出绚丽的自然风光 104
(二)立足独特的民族文化 109
二、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民族的故事 113
(一)符合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潮流 114
(二)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故事呈现人类共同珍视的价值 118
三、以产业化的运作达成真正的“叫好又叫座” 123
(一)构建成熟的产业价值链 124
(二)以三个属性的平衡作为评价电影的标准 133
结语 137
参考文献 140
后记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