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言 1
第一章 总论 1
第二节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与英语教学——从韩礼德的论文《建立一个社会学的语义学》谈起 4
第三节 英语教学的“深度削平”模式和作为突围的人际意义 18
第二章 话语的人际意义 26
第一节 篇章语言学的发展阶段和动向 26
第二节 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 33
第三节 评价理论 48
第四节 声音与评价 64
第一节 自传与外语教学 70
第三章 自传中的评价 70
第二节 《法语课》——语言习得、文化身份和自传素材 73
第三节 语言习得类自传中的评价与课堂讨论 85
第四节 语言习得类自传中的评价与教育意义 103
第四章 对话的课堂与个人化的学习 105
第一节 语言的对话性 105
第二节 “对话”的误区——对话的课堂的复杂性 108
第三节 对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解构 112
第四节 英语口语课课堂活动会话结构的分析 117
第五节 在课堂中展开真正的对话的重要性 124
第六节 个人化的学习 127
第五章 英语学习者——多元的身份 133
第一节 身份理论与英语学习 133
第二节 学术话语中的引用 137
第三节 认知型情态对于学术话语的多声的重要性 161
第六章 人际意义与文化认知 165
第一节 超越文化教学中的旅游者视野——图式与文化 165
第二节 文化模式的人际意义 167
第三节 可叙述性、评价与叙事中的多层人际关系 182
第七章 人际意义与文学阅读 192
第一节 关于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的一些纷争 192
第二节 非文学语类的人际意义 197
第三节 戏剧、诗歌和小说中的人际意义 199
第四节 人际意义与概念意义的结合 213
第五节 对《上帝之城》中语类变化的分析 228
第八章 语类理论、改写与人际意义 236
第一节 语类理论综述 237
第二节 语类意识和改写:从语类结构潜势和人际意义角度 249
第三节 改写的实例分析 257
第四节 语类理论与英语教学 273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