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小说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
小说学之源觅踪 1
《诗学》:小说学滥觞 4
卢伯克、福斯特、缪尔与小说古典美学 13
叙述学:小说形式本体论 22
对迄今的小说学状况的简单评价 31
本体论 37
第1篇 小说的诞生 37
人之初 37
语言的太阳神殿 41
生命意识:穿过时间 44
“虚构”之本质 48
第2篇 时间之舞 53
小说虚构之力 53
时间舞蹈之一:小说时序 55
时间舞蹈之二:小说时长 59
时间舞蹈之三:小说时频、时距 65
小说——时间魔法 66
形态论 69
第3篇 “情节”概论 69
误解与无知 69
情节的“形式”本质 72
情节模式问题 76
“穿线功能”及其常见手法 85
补小说基础研究之课 90
第4篇 小说母题刍议 93
“母题”与“主题” 93
作品情节的母题逻辑 94
超作品的母题 96
母题与神话、原始象征 98
深层转化:故事分类、形式分类 102
母题即小说“简单形式” 106
第5篇 小说类型探讨 109
上篇:结构类型 110
下篇:文体类型 116
关于研究目的 125
第6篇 小说常用角度 125
创作论 125
作者的角度 128
个别人物的角度 132
“神”的角度 135
第7篇 论情境 143
意象·意境·情境 143
情境之定义及解释 145
情境非“美文” 149
情境的虚与实:隐喻、色调、氛围 152
小说情境四大风格 154
一点推论 159
“作者死了” 161
第8篇 作者不死 161
语言/言语 163
测不准原理 164
传记批评方法问题 167
作者的证明 169
新的肯定 173
价值论 175
第9篇 虚构人物三论 175
上篇:他是谁 175
导语 175
原型指代——“真实的人” 178
创作指代——“期待的人(a)” 178
阅读指代——“期待的人(b)” 179
叙事指代——“情节中的人” 179
释辞:无名者 183
中篇:三大价值 184
幻想价值 185
摹仿价值 188
游戏价值 190
下篇:人物的艺术形态 195
戏剧性/反戏剧性形态 196
扁平/浑圆形态 201
类型化/反类型形态 206
接受理论提供了什么 211
第10篇 小说读者:限度与方式 211
“读者群”:一个更合理的观点 214
“理想读者”及其存在方式 218
结语 222
第11篇 论被选择的小说 223
建立“被选择的小说”概念 223
选择一:主题和故事模式 225
选择二:话语和体式 231
选择三:读者反应和期待视野 240
在新意义上界定“人”的因素 245
模式空匮引起的灾难:一个反证 247
第12篇 必要的模式:小说运作逻辑 247
实践论 247
库恩理论及其普适性 250
小说模式的定义和类别 252
模式与作者 253
模式与读者 256
批评家的责任 257
第13篇 小说的开放概念 259
艺术边缘状态的积极性 259
对戏剧的开放 261
对视觉艺术的开放 266
对音乐的开放 273
开放应形成“转换”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