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3
简介 3
三纲八目的追求 4
弘扬光明的品德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找准自己的位置 10
凡事抓住根本 13
获得知识的途径 14
不要自欺欺人 15
修身先正心 17
齐家先修身 19
治国先齐家 20
平天下先治国 23
《中庸》 33
简介 33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35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36
最高的道德标准 37
谁能食而知其味? 38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39
聪明反被聪明误 40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41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42
什么是真正的强? 43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44
君子之道费而隐 45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47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49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51
无所不在的道 52
天生我材必有用 53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55
诚则明,明则诚 61
至诚可参天地 62
从一个方面下功夫 63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64
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 65
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66
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69
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71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73
圣人的伟大之处 75
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76
《论语》 81
简介 81
学而第一 83
儒雅的君子风度 83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84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85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 86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87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88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89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90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91
继承父亲的遗志 92
和与礼的辩证法 93
怎样才算是好学? 94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95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97
为政第二 99
道德与政治 99
诗与政治 100
德治与法治 101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102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10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5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106
态度不是小问题 107
大智若愚的颜回 108
观察人的方法 109
温故而知新 110
做一个通才 110
不要吹牛皮 111
要团结不要分裂 111
书呆子与空想家 112
异端的问题 113
不要不懂装懂 114
做官的学问 115
提拔正直的干部 116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117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118
人不能不讲信用 119
看过去知未来 120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 121
八佾第三 122
是可忍,孰不可忍? 122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123
不要铺张浪费 124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125
文献的重要性 126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127
问者不相亏 128
凡事不必苛求 128
理解的困难 129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130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1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132
尽善尽美的追求 133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134
里仁第四 136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136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137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138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13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40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141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142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142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143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144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145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146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147
义与利的选择 149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150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151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152
记住父母的年纪 153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153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154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155
保持一定的距离 156
公冶长第五 158
孔子怎样选女婿? 158
处世的艺术 159
不要耍嘴皮子 160
人贵有自知之明 161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162
朽木不可雕也 163
无欲则刚 165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6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7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168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169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170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172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173
不念旧恶少怨恨 174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175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176
自我批评的难得 177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178
雍也第六 180
不迁怒,不贰过 180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81
该得的不要推辞 183
不要搞“血统论” 184
贵在坚持 185
安贫乐道的典范 186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188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189
不自夸,不居功 190
口才可以免祸 19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2
正直是立身之本 194
知之、好之与乐之 194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弹琴 196
有耕耘才有收获 197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198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199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200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201
述而第七 203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0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4
圣人的忧虑 205
旷达的个人生活 206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207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208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209
富可求吗? 210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211
富贵如浮云 21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13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214
三人行必有我师 215
不要冒充内行 216
闻过则喜 217
节俭总比奢侈好 21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0
泰伯第八 221
弃天下如敝屣 221
一切以礼为标准 222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4
锋芒毕露就是祸 225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226
是不是愚民政策? 227
德行更比才能重 228
读书不为稻粱谋 229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3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3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32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232
子罕第九 235
君子不言利 235
博与专的问题 236
宝剑锋从磨砺出 238
循循善诱的艺术 239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240
逝者如斯夫! 242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243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244
自强不息的楷模 245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246
后生可畏 247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248
匹夫不可夺志 249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250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251
乡党第十 253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253
圣人未能免俗 254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 256
圣人穿不穿时装? 257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60
吃饭睡觉不说话 262
先进第十一 264
修身宜早不宜迟 264
人各有所长 265
鬼神生死之间 266
峣峣者易缺 267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268
谁能升堂入室? 269
过犹不及 271
文人心态的不平 272
对症下药 273
不要盲从上级 275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276
颜渊第十二 281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281
仁的外用 283
说话谨慎就是仁? 284
君子不忧不惧 28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86
什么叫“明”? 287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89
文与质的辩论 291
税收问题 292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293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295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297
政府公务员守则 298
君子成人之美 299
上梁不正下梁歪 300
贪欲起盗心 301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302
闻人与达人 303
先事后得及其它 305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306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308
君子以文会友 309
子路第十三 311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311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12
名正言顺 314
谁来种田种地? 315
学以致用 317
表率的作用 319
知足常乐 319
实行富民政策 321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322
近者悦,远者来 324
欲速则不达 325
“直”也有讲究 326
士的标准 327
狂者与狷者 329
恒心的重要性 330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331
好恶不等于是非 333
君子易事而难悦 334
泰而不骄 335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335
宪问第十四 337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337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338
有言者不必有德 339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340
贫富都作等闲看 341
什么是完人? 342
恰到好处 343
看人看大节 345
用人之妙 346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347
为谁而学 348
思不出其位 349
胸襟宽广而明察 350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351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52
不怨天,不尤人 353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354
知其不可而为之 355
儒学的进修纲要 356
卫灵公第十五 35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58
无为而治 359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361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362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363
杀身以成仁 36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6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367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368
不要卖弄小聪明 368
“名”的情结 369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371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72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37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74
小不忍则乱大谋 375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376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377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 378
君子谋道不谋食 379
得之容易守成难 380
小知与大受 381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382
当仁不让 383
贞而不谅 384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385
有教无类 3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386
辞达而已 388
季氏第十六 389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389
礼乐征伐自谁出? 393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394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395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397
人生三戒 398
该不该有所畏? 399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400
君子的九种思虑 402
独善其身与用行舍藏 403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405
诗礼传家 406
阳货第十七 409
圣人的虚与委蛇 409
人性的问题 411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412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413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414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415
六言六蔽 417
诗的伟大作用 418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419
礼乐到底是什么? 420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421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422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423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424
古今人物毛病谈 425
天何言哉? 427
不屑之教 428
丧期要不要改革 42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431
君子尚义不尚勇 432
君子憎恶什么? 433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435
人过四十万事休 436
微子第十八 438
时代的病态 438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439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40
谁来指点迷律? 442
到底该不该做官? 445
穷达行藏各有志 448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449
子张第十九 452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452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53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455
日日月月有进步 456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457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458
小人文过饰非 458
君子有三变 459
信任是前提 461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462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463
法外有情 464
墙倒众人推 465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466
圣人无常师 467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469
圣人不可毁 470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472
尧日第二十 474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474
尊五美,屏四恶 477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480
《孟子》 485
简介 485
梁惠王上 487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487
与民同乐 489
五十步笑百步 492
父母官的职责 497
仁者无敌 499
谁能统一天下? 502
君子远庖厨 505
不为与不能 509
缘木求鱼 514
衣食足而知礼义 518
梁惠王下 522
小勇与大勇 522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526
贪财好色怎么办? 529
王顾左右而言他 533
听听国人怎么说 535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 537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 539
出尔反尔 542
两大之间难为小 544
公孙丑上 546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 546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550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553
恶湿居下,自作自受 555
政策开放,国家兴旺 557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59
选择职业,不可不慎 562
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 564
公孙丑下 56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66
贤才可拜不可召 568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573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 575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577
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 578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82
滕文公上 585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585
上行下效的实例 58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590
滕文公下 60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600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603
不由其道,钻穴之徒 606
动机与效果的问题 60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10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612
偷鸡贼的逻辑 615
廉洁与酸腐 616
离娄上 62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620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623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624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 625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 626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627
自暴自弃,岂不哀哉 629
不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631
真诚是立身之本 63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633
嫂溺,援之以手 634
毁誉不必太在意 636
好为人师的毛病 637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638
离娄下 640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 640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641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 643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644
言人不善,如后患何? 644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645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646
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 647
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649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650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650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 652
两可之间,最是为难 653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 655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 657
爱人者人恒爱之 658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660
齐人有一妻一妾 661
万章上 664
大孝终身慕父母 664
君子也难免受骗 665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67
君权谁授? 668
万章下 672
圣人风范论 672
友其德也,不可有挟 676
位卑莫言高 678
知人论世 680
劝君不听怎么办? 681
告子上 683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 683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684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687
操则存,舍则亡 690
一暴十寒与专心致志 692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694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696
忧指忘心,舍本逐末 697
饮食之人,养小失大 698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700
“天爵”与“人爵” 702
自尊自贵,才是真贵 703
杯水车薪,应怪自己 705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706
告子下 707
怎样比较? 707
人皆可以为尧舜 709
仁义是和平的前提 711
富国强兵与仁义道德 714
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 715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717
君子不亮,恶乎执? 719
好善足以治天下 72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22
教亦多术 725
尽心上 726
养性事天,修身立命 726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727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729
万物皆备于我矣 730
随波逐流,平庸之人 731
无耻之耻,无耻矣 732
耻之于人大矣 733
古之贤士,乐道忘势 73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35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736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737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 738
操心虑患,多能通达 739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 740
君子有三乐 741
君子本色,表里如一 742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743
观于海者难为水 745
为谁辛苦为谁忙? 747
举一废百,贼道也 748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750
掘井九轫不及泉,犹为弃井 751
君子不素餐 752
士尚志 753
道德两难怎么办? 754
地位对人的重要影响 757
养而不爱如养猪 759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761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762
以道殉身与以身殉道 764
求教必须虚心 765
其进锐者,其退速 766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768
智仁难遍,当务之急 769
尽心下 772
春秋无义战 77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773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77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76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777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 778
再作冯妇 779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781
小才招祸,从政危险 782
言语之盗,君子警惕 784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785
说大人,则藐之 787
养心莫善于寡欲 788
狂者、狷者与好好先生 789
谁来继承圣人的事业? 792
附录: 797
《四书》名言警句索引说明 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