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培养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定位 3
第一章 走近教育学 3
第一节 教育学:培养人的学问 3
第二节 社会与人:教育学的永恒主题 10
第三节 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15
第四节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1
第二章 走近教育 29
第一节 教育:培养人的活动 29
第二节 永恒的教育 44
第三节 教育的现实与未来 49
第二编 为谁培养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 57
第三章 社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 57
第一节 关于教育属性的几种重要观点 57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 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 71
第四章 教育:影响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 80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80
第二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9
第三节 教育的职能与社会作用 91
第三编 培养什么人——教育的目标定位 105
第五章 人是教育的对象 105
第一节 什么是人 105
第二节 什么是人的发展 114
第三节 什么是人的个性 119
第四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 126
第一节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142
第六章 教育目的: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14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47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61
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德、智、体、美、劳 167
第七章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实现的保障 183
第一节 学制:学校教育系统确立与运行的规范 183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189
第三节 义务教育:国民素质的基石 192
第四节 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98
第一节 教学活动:学校培养人的基本途径 203
第四编 怎样培养人——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定位 203
第八章 教学:培养人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203
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07
第三节 教学原则 213
第四节 教学方法 222
第五节 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27
第九章 课程:培养人的基本内容 233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 233
第二节 课程类型:课程设计的种类与方式 236
第三节 课程内容:课程的主体与关键 245
第四节 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 251
第五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理念与反思 255
第十章 德育:建构精神家园的载体 261
第一节 德育价值和德育内容 261
第二节 德育过程和德育原则 270
第三节 如何进行德育 281
第十一章 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手段 291
第一节 学校为什么需要管理 291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原则 294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方法 296
第四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 302
第五编 谁来培养人——教育的主体定位 309
第十二章 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全部场所和形态 309
第一节 社会应承担怎样的教育责任 309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 313
第三节 家庭:不可或缺的教育角色 320
第四节 构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网络 326
第一节 谁来做教师——走进教师 334
第十三章 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中地位不同的两个主体 334
第二节 学生是怎样的主体——走进学生 348
第三节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357
第十四章 班主任:培养人的重要角色 365
第一节 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 365
第二节 谁最适合做班主任 367
第三节 班主任应怎样开展工作 371
主要参考文献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