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桂林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3416996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从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开始,在介绍了卢梭、康德、赫尔巴特、斯宾塞、杜威等著名思想家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等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理论派别进行了相当严谨细致的介绍,并结合中国的道德教育实践,对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章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卢梭的道德教育理论 2

一 儿童生而具有善性,这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3

二 情感重于理智是道德教育的典型特征 3

三 遵从自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4

四 爱国主义教育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 6

第三节 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论 7

一 儿童先天具有两面性 7

二 受教育过程由三个步骤构成 7

三 道德教育中若干具体要求 8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9

一 道德教育的地位 10

二 道德教育的内容 10

三 道德教育与管理、训育和教学的关系 12

第五节 边沁、穆勒的功利主义道德观 15

第六节 斯宾塞的道德教育理论 16

一 判断道德行为的准则 17

二 道德教育的原则 17

三 道德教育方法 18

第七节 涂尔干的社会道德教育理论 19

一 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分离 19

二 道德教育实质是社会教育 20

三 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 21

四 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权威性与道德教育方法 22

第八节 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23

一 “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 24

二 社会性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24

三 道德教育应通过各科教学进行 25

四 讲求道德教育方法 26

五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道德教育 27

第九节 历史的课题与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29

一 历史上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涉猎的几个主要课题 29

二 历史课题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的继续和发展 31

第二章 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33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33

第二节 “我——你”关系论 35

一 “我——你”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真正的人际关系 35

二 “我——你”关系是一种“包容”关系 37

第三节 “自我存在”论 40

一 世界由无数个自我主观性构成 40

二 主观情感是选择道德行为的依据 41

第四节 相对主义的个别化道德教育模式 43

一 学校不应设置统一的道德教育科目 44

二 学校不应规定统一的纪律 45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46

一 基本特征 46

二 简短的评价 50

第三章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52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52

第二节 对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的批评 58

一 道德教育社会化学说 58

二 所谓“正确价值观”道德教育理论 59

三 “美德袋”理论 60

四 价值观澄清学说 61

第三节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62

一 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 62

二 两难故事法的应用策略 65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公正群体途径 67

一 道德气氛与扮演角色 68

二 伙伴文化 70

三 群体的本质 71

四 公正群体的核心机构 72

五 评估公正群体途径 73

六 道德判断与道德责任感 76

七 增强集体意识,将伙伴压力作为教育资源 77

八 道德发展的第二层次目标 79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80

一 基本特征 80

二 简短的评价 82

第四章 价值观澄清理论 87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87

第二节 澄清偏见 89

一 几种流行的偏见及其实质 89

二 说服法剖析 91

第三节 价值观澄清过程 94

一 澄清过程的阶段划分 95

二 澄清过程若干注意事项 98

三 “价值观显示器” 99

第四节 价值观澄清策略举隅 101

一 价值观地理 102

二 自传的几页 104

三 填写价值单 107

四 群体谈话 108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123

一 基本特征 123

二 简短的评价 124

第五章 理性为本道德教育理论 127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127

第二节 价值观概念 129

一 对价值观概念的解释 129

二 “价值观”与“价值判断”的区辨 130

三 价值观既是认知的也是情感的 130

四 价值观不是什么 131

五 价值观存在于个人头脑之中 132

第三节 价值观种类 133

一 道德的价值观 134

二 非道德的价值观 136

三 内在的价值观 138

四 工具性价值观 139

第四节 价值观理论在学校实践中的应用 140

一 道德价值观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目的 141

二 审美价值观教育不宜强迫推行 141

三 工具性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保障 142

四 在动态中领会价值观 143

五 教师的作用 143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144

一 基本特征 144

二 简短的评价 146

第六章 道德符号理论 149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149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151

一 “道德”如是说 151

二 过程与内容分离 152

三 社会氛围下的个人 153

四 教师观 154

第三节 道德符号及符号的含义 155

一 应用符号的意义 155

二 道德符号系统概述 156

三 道德符号与知、行、情的关系 158

第四节 直接教学法 160

一 采用直接教学法的缘由 160

二 对反对直接教学法的反驳 163

第五节 学校社会法 167

一 结合社会生活学习道德符号知识 167

二 学校应参照家庭模式 168

第六节 特征与评价 170

一 基本特征 170

二 简短的评价 171

第七章 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 174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174

第二节 价值判断的不同角度 176

一 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 176

二 不同类型的价值判断 178

三 价值判断应优先从道德角度考虑问题 180

第三节 价值推理结构与价值原则检测 181

一 价值推理结构 181

二 价值原则检测法 183

第四节 设计的若干实践活动例选 187

一 填空练习 188

二 组织学生讨论 189

三 组织学生判断 189

四 讨论两难故事 192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198

一 基本特征 198

二 简短的评价 198

第八章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201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201

第二节 榜样示范理论 203

一 行动的和言语的示范 203

二 象征性示范 204

三 抽象的和参照的示范 205

四 参与性示范 205

五 创造性示范 206

六 抑制或延迟的示范 206

第三节 观察学习过程 207

一 注意过程 208

二 保持过程 209

三 运动再生过程 210

四 动机过程 211

第四节 几个典型的专题研究 212

一 攻击性行为学习研究 212

二 儿童道德判断实验研究 213

三 抗诱惑实验研究 214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216

一 基本特征 216

二 简短的评价 218

第九章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220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220

第二节 自我实现理论与道德教育 223

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223

二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226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道德教育 229

一 罗杰斯论传统教学特征 229

二 以学生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主张 230

第四节 特征与评价 233

一 基本特征 233

二 简短的评价 234

第十章 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 236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236

第二节 什么是完善的人格 237

一 完善的人格概述 237

二 完善的人格构成要素分析 238

第三节 学校进行完善人格教育的十大原因 243

一 美国青少年道德行为现状分析 243

二 学校应承担完善人格教育的重任 246

第四节 论道德价值观教育 249

一 道德价值观概述 249

二 道德价值观教育内容条目分析 250

第五节 完善人格教育的实践途径 252

一 教师应成为关心者、榜样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252

二 创造教室内部的道德交往 253

三 实施道德纪律 254

四 召开班会 255

五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 257

六 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 258

七 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 259

八 鼓励道德反应 260

九 教会学生解决冲突 261

十 促进学生对教室以外世界的关心 262

十一 建立积极的校内道德文化 263

十二 学校、家长和社区配合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 264

第六节 特征与评价 265

一 基本特征 265

二 简短的评价 266

第十一章 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 269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 269

第二节 实践调查得到的启示 271

一 人际关系是调查的主题 271

二 调查结果分析 272

三 几点建议 275

第三节 《生命线》教材 277

一 《生命线》教材简介 277

二 《生命线》教材的特点 278

三 《生命线》教材应用建议 280

第四节 母爱式的关心途径 283

一 思想认识背景 283

二 母爱式关心途径的实践应用 285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 288

一 基本特征 288

二 简短的评价 289

第十二章 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综合分析 292

第一节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认识根源 292

一 社会背景简析 292

二 思想认识根源 293

第二节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若干总体特征 298

一 注重微观研究 298

二 注重操作模式研究 298

三 人本主义被普遍接受 299

四 都反对灌输 300

五 派别众多,各执己见 301

第三节 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 302

一 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302

二 具体可以借鉴的若干方面 308

附录 道德两难故事选 312

主要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