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篇 官学 书院 书塾 27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7
第二章 官学 27
第一节 府(州)学 27
第二节 县学 28
第三节 社学 29
第三章 书院 29
第一节 沿革 29
第二节 教学 30
第四节 书院选介 31
第三节 生徒、教职与管理 31
第四章 学塾 33
第一节 沿革 33
第二节 教学 34
第三节 学生、教师与管理 34
第四节 学塾选介 35
第五章 科举 37
第一节 沿革 37
第二节 科名 38
附录一:衢州府历代学官名录 41
附录二:衢州府历代进士名录 43
第一章 发展概况 64
第二篇 学前教育 64
第二章 教养任务与学制 68
第一节 教养任务 68
第二节 学制 69
第三章 保育教养 69
第一节 课程与教材 69
第二节 保教形式与方法 70
第四章 园务管理 71
第五章 幼儿园选介 72
第三篇 义务教育 84
第一章 发展概况 84
第一节 教育任务与学制 88
第二章 小学教育 88
第二节 教学 91
第三章 特殊教育 94
第一节 教育任务 94
第二节 教学 94
第四章 初中教育 95
第五章 德育 98
第一节 德育内容 98
第二节 德育实施 102
第六章 体育与卫生 103
第一节 体育 103
第二节 卫生 104
第七章 学校管理 106
第八章 学校选介 107
第四篇 普通高中教育 148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48
第二章 教育任务与学制 151
第一节 教育任务 151
第二节 学制 152
第三节 招生 153
第四节 教学 154
第三章 德育和体育卫生 155
第一节 德育 155
第二节 体育 157
第三节 卫生保健 158
第四章 学校管理 159
第五章 学校选介 162
第五篇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90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90
第二章 教育任务、专业与学制 193
第一节 教育任务 193
第二节 专业门类与学制 194
第三节 教学 195
第四节 德育和体育卫生 196
第五节 学生 198
第六节 学校管理 199
第二节 专业与学制 200
第三章 技工教育 200
第一节 教育任务 200
第三节 教学 201
第四节 学生 201
第五节 学校管理 202
第四章 学校选介 202
第六篇 中(初)等师范教育 218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18
第二章 中等师范学校 220
第一节 办学始末 220
第二节 教学 221
第三节 学生与教师 223
第四节 管理 225
第三章 教师进修学校 228
第一节 教育任务与学习年限 228
第二节 教学 229
第三节 学校管理 229
第四章 学校选介 229
第七篇 高等教育 240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40
第二章 衢州学院(筹) 241
第一节 教育任务 专业设置与学制 241
第二节 教学与科研 242
第三节 德育 243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 244
第五节 学生 245
第六节 经费与设施 246
第七节 领导与管理 246
第三章 衢州电大 246
第一节 学校创办的历史背景 246
第二节 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 247
第三节 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的实施 250
第四节 教育教学管理 251
第五节 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252
第四章 学校选介 254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56
第八篇 成人教育 256
第二章 扫除文盲教育 258
第一节 识字学塾与民众学校 258
第二节 冬学与民校 259
第三节 扫盲达标与高标准扫盲 260
第四节 职工干部扫盲 260
第三章 文化技术教育 261
第一节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61
第二节 职工文化技术学校 262
第三节 机关干部学校 263
第四节 广播电视中专 264
第五节 刊授函授与高师函授 264
第三节 非学历考试 265
第二节 中等教育自学考试 265
第四章 自学考试 265
第一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65
第五章 学校选介 266
第九篇 教师 271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71
第二章 教师资格与任用 273
第一节 教师资格 273
第二节 教师任用 277
第三章 教师培训 278
第一节 培训机构 278
第二节 培训形式 279
第一节 社会地位 281
第四章 教师待遇 281
第二节 工资 282
第三节 福利 284
第五章 民办教师 286
第一节 概况 286
第二节 待遇 287
附录一 衢州市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名录 288
附录二 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录 310
第十篇 教学研究 312
第一章 发展概况 312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313
第二章 教育研究活动与教育改革实验 313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 318
第三章 教育研究组织与教育报刊 322
第一节 各级教育研究组织 322
第二节 主要教育学术团体 323
第三节 教育报刊 325
第十一篇 经费与设施 330
第一章 经费 330
第一节 经费来源 330
第二节 经费使用 334
第三节 经费管理 336
第一节 校舍 337
第二章 设施与装备 337
第二节 教学设备 341
第十二篇 勤工俭学 344
第一章 发展概况 344
第二章 中小学劳动教育 345
第一节 劳动课 345
第二节 课外劳动 346
第三章 校办企业 347
第一节 校办农林牧场 347
第二节 校办工厂 3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能 348
第二节 经济效益与收益分配 348
第四章 勤工俭学管理机构 348
第五章 校办企业选介 349
第十三篇 教育行政与党群组织 350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350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教育行政机构 35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行政机构 352
第二章 教育管理体制 380
第一节 教育管理 380
第二节 干部任用 383
第三章 教育督导 384
第四章 国际教育交流 387
第一节 中外教师交流及聘请外籍教师 387
第二节 出国留学及夏令营 389
第五章 党群组织 39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390
第二节 民主党派组织 393
第三节 教育工会组织 394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396
第十四篇 教育人物 397
第一章 人物传略 397
第二章 人物名录 424
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衢州市籍人员名录 424
全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衢州市籍教授名录 424
附录一: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概况 428
附录二:《衢州市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总纲(2003—2010年) 433
后记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