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反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春青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10622X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在“审美”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思想与社会形态的联系,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思当代的文学理论研究的状况和局限。

第一章 导论:从传统到现代 1

一 从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 1

二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17

三 大众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 26

四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37

五 言说者的身份认同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46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身份认同与文论之关系 47

(二)近代以来知识阶层身份的重新确认 53

(三)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危机 57

第二章 对中国当代文论影响至深的几种西方文学观念 66

一 “摹仿说”产生的知识论背景 67

二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及基本精神 71

三 表现论文学观念及其价值论基础 81

四 唯美主义文学观念及其文化意味 84

五 反思现代性思潮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演变 86

六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理论 9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观念 97

一 陈独秀、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98

(一)陈独秀思想轨迹扫描 98

(二)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过程 107

(三)陈独秀的文学思想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12

(四)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17

(五)李大钊的文艺思想 120

二 鲁迅及“左翼”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123

(一)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文学思想 123

(二)过渡时期的文学思想 127

(三)成熟时期的文学思想 131

(四)左翼批评家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144

第四章 现代以来影响中国文论的西方文论关键词 153

一 中国现代文论知识论模式的转换 153

二 “新时期”以来活跃于中国文论界的西方文论关键词举要 157

(一)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 158

(二)以“三论”为代表的“新方法” 159

(三)文艺心理学 160

(四)“作者死了” 160

(五)文本中心主义诸概念 161

三 接受者的批评视角 181

(一)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181

(二)哲学阐释学的文学批评 182

(三)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 186

(四)接受者视角之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意义 188

第五章 对当代文学理论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 191

一 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191

(一)问题的提出 191

(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召唤 192

(三)文学现象对文学理论的牵引 195

(四)文学理论的“自性” 198

(五)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 200

二 关于文学理论的命名 207

(一)命名的二重性 207

(二)命名的合法性问题 211

三 走向阐释的文学理论 214

(一)文学理论为什么被规定为阐释? 214

(二)谁是文学理论言说的倾听者? 218

(三)文学理论的合法性问题 219

(四)关于文学理论功能的二律背反 221

四 文学理论还能做什么 224

第六章 文学理论学科面临的新课题 229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学科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229

二 理论的贫困与文学理论的出路 238

(一)理论的贫困 238

(二)文学理论的危机 243

(三)文学理论的出路何在? 247

三 关于文学理论边界之争的多维解读 250

四 文学理论的中介性与合法性 256

五 文学理论知识形态的转型问题 261

第七章 中国当代古代文论研究反思 268

一 为什么研究古代文论的问题 268

(一)在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68

(二)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何在? 274

二 如何研究古代文论的问题 278

(一)重建文化语境 279

(二)尊重不同文类间的互文本关系 284

(三)在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之间穿行 290

(四)文化诗学的其他方法论问题 296

第八章 中西对话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 304

一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不是伪问题 304

二 中西文论对话的学理依据何在 311

三 在中西对话中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可能途径 318

四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前景问题 326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