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17—18世纪西方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1
二 17—18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进程和主导精神 5
三 17—18世纪西方美学发展中两大对立思潮 10
第一章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概述 15
第一节 经验主义美学概述 15
一 经验主义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5
二 经验主义美学的思想渊源 19
三 经验主义美学的发展过程 25
第二节 理性主义美学概述 30
一 理性主义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0
二 理性主义美学的思想渊源 36
三 理性主义美学的发展过程 42
第二章 经验主义美学(上) 48
第一节 培根 48
一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 48
二 论人的美和美在整体 51
三 诗与想象和虚构 54
四 论建筑和园林艺术 56
第二节 霍布斯 59
一 机械唯物主义的经验论 59
二 美与善的本质及审美情感 62
三 想象、判断与诗歌 67
第三节 洛克 71
一 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体系 72
二 论作为复杂观念的美 74
三 巧智与观念的联想 76
四 审美教育与艺术作用 78
第四节 舍夫茨别利 80
一 自然神论和剑桥柏拉图主义 81
二 美在形式或赋予形式的力量 83
三 审美的特殊感官及其特性 87
四 艺术的道德作用和发展条件 90
第五节 艾迪生 93
一 “想象的快感”与审美心理 94
二 审美趣味及其培育 99
三 艺术、自然与天才 101
第三章 经验主义美学(下) 107
第一节 哈奇生 107
一 “内在感官”和美感的特质 108
二 绝对美与相对美 113
第二节 荷加斯 118
一 研究方法和思想基础 119
二 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分析 122
三 蛇形线的美及其体现 126
第三节 休谟 130
一 不可知论的经验论 131
二 美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关系 134
三 美的本质和成因 136
四 趣味的心理特点和标准 143
五 诗歌、悲剧和艺术发展 150
第四节 伯克 156
一 崇高感和美感的心理生理基础 158
二 崇高和美的对象的品质 165
三 诗表现崇高和美的特点 171
四 趣味的内涵和普遍原则 174
第四章 理性主义美学 180
第一节 笛卡尔 180
一 先验论的理性主义 181
二 上帝的完满性与美的来源 185
三 美的定义与形式美 187
四 美感差异与审美心理 191
五 诗与想象和理性 193
第二节 布瓦洛 197
一 从理性出发的真善美统一原则 198
二 模式化、凝固化的创作法规 204
第三节 斯宾诺莎 208
一 实现“人生圆满境界”的哲学 210
二 美丑观念与事物的圆满性 214
三 想象、无意识与文艺创造 221
四 情感、快乐与审美经验 229
第四节 莱布尼茨 236
一 以单子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体系 237
二 美的本质与“前定和谐” 241
三 审美趣味与“混乱的知觉” 245
第五节 鲍姆加登 251
一 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意义 251
二 美学和美的定义 256
三 美的认识与诗的创造 261
第五章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的特点和关键理论 268
第一节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的特点 268
一 经验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268
二 理性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273
第二节 经验主义美学的关键理论 280
一 美的感性特征和经验性质 281
二 审美经验、内在感官和趣味 287
三 艺术、想象与创造力 294
四 崇高、喜剧和悲剧 301
第三节 理性主义美学的关键理论 309
一 美的理性本质和超验性质 309
二 审美认识和美的思维 314
三 艺术、理性与规则 321
第六章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的汇合和历史影响 327
第一节 康德美学及其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调和 327
一 先验唯心主义哲学 328
二 美学:联结自然与自由的桥梁 331
三 美的分析 334
四 崇高的分析 343
五 艺术、天才和审美理念 349
六 康德美学的调和特征 359
第二节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的历史影响 366
一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美学与法、德启蒙运动美学 366
二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 373
三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 379
结语 392
一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的历史地位 392
二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的当代价值 398
参考文献 405
人物译名对照表 414
术语汉英对照表 417
后记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