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篇 3
第一章 当今时代与教师素质 3
第一节 当代教师的光荣使命 3
第二节 提高教师素质的现实意义 7
第二章 教师与教师素质 10
第一节 教师素质的决定地位 10
第二节 教师素质涵义与结构 27
第三章 教师素质教育研究 37
第一节 教师素质学——一门新科学 37
第二节 教师素质研究成果 42
第四章 教师群体素质与教师素质培养 53
第一节 教师群体素质 53
第二节 教师素质的培养 74
附:日本采取改革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84
第二部分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篇 91
第一章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 91
第一节 思想政治素质对教师诸素质的统帅作用 91
第二节 政治思想素质对教师职业活动的引导作用 93
第三节 教师政治思想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作用 95
第二章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内容 99
第一节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99
第二节 明确的政治方向 100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02
第四节 科学的批判精神 105
第三章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107
第一节 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 107
第二节 注意自身的思想修养 109
第一节 教师应具有完美的道德 115
第一章 概述 115
第三部分 教师道德素质篇 115
第二节 教师道德的特点和功能 121
第三节 教师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129
第四节 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 157
第二章 教师的宗旨——教书育人 167
第一节 教育的最高目的 167
第二节 教书与育人 169
第三节 塑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172
第三章 教师的美德——热爱学生 177
第一节 热爱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177
第二节 尊重学生的内容和要求 182
第三节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崇高的道德感情 188
第一节 身教重于言教 193
第四章 教师道德的突出特征——为人师表 193
第二节 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突出特征 196
第三节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主要方面 200
第五章 教师的本职——治学施教 208
第一节 严谨治学、认真施教的意义和作用 208
第二节 科学思维 严谨治学 212
第三节 热忱教学 精心施教 219
第六章 教师的交往——团结协作 228
第一节 教师与教师之间 228
第二节 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 231
第三节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 234
第七章 教师道德评价 238
第一节 教师道德评价的意义 238
第二节 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242
第三节 教师道德评价的主要方式 249
第一节 坚持不懈地进行师德修养 253
第八章 教师道德的自我完善 253
第二节 持之以恒勇攀师德高峰 256
第三节 敦品立德完善自我 258
第四部分 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篇 267
第一章 时代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267
第一节 改革开放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267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知识结构影响 271
第三节 新技术革命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273
第二章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281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结构 281
第二节 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三个层次 291
第三节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 305
第三章 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319
第一节 优化的目标与自测 320
第二节 优化与观念更新 323
第三节 优化的原则 330
第四节 优化的方法 346
第四章 未来教育与教师知识结构 368
第一节 对未来的几点预测 368
第二节 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展望 371
第三节 世界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383
第四节 未来教师知识结构 388
第五部分 教师业务素质篇 395
第一章 教学准备 395
第一节 备课步骤 395
第二节 备课的过程 400
第三节 备课的内容 402
第四节 备课的方法 410
第五节 怎样钻研教材 413
第六节 怎样制订教案 418
第二章 课堂教学 428
第一节 课堂语言艺术 428
第二节 选择教学方法 487
第三节 提高教学质量技能 569
第四节 教学艺术运用 601
第三章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630
第一节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意义 630
第二节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632
第三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56
第四节 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 666
第五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74
第六节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07
第七节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730
第八节 培养学习能力的其它要素 742
第九节 掌握学习指导的技能与艺术 749
第四章 教学效果测评 785
第一节 作业 785
第二节 提高教学质量测评技能 803
第五章 班级管理 811
第一节 中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系统 811
第二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 821
第三节 班集体建设 829
第四节 班集体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840
第五节 全面开展个别教育 848
第六节 大教育圈的协调 864
第七节 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875
第六章 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训练 879
第一节 文体写作提高训练 879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训练 901
第三节 班级管理能力训练 923
第四节 教学研究训练 942
第五节 组织集体活动技能训练 964
第六节 课外活动组织训练 975
第六部分 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篇 989
第一章 概述 989
第一节 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989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992
第三节 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999
第四节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008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1017
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 1017
第二节 教育实验法 1027
第三节 自然观察法 1037
第四节 个案研究法 1042
第五节 资料研究法 1047
第六节 总结经验法 1056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技术手段 1063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1063
第二节 教育测量 1070
第三节 数据资料的统计处理 1076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1092
第四章 教育科研文体的写作 1099
第一节 经验总结的写作 1099
第二节 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 1105
第三节 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 1112
第四节 教育评论的写作 1118
第五节 教育学术论文的写作 1125
第一章 教师的心理素质理论 1133
第一节 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133
第七部分 教师心理素质篇 1133
第二节 教师心理素质的特点 1137
第三节 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 1140
第二章 教师应有的心理品质 1166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品质 1166
第二节 当代教师应有的个性品质 1185
第三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197
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1197
第二节 心理保健 1198
第四章 增强新意识,树立新观念 1207
第一节 正确认识教育中的竞争 1207
第二节 调整心态,坚持改革创新 1211
第一章 教师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1217
第一节 身体素质是人的第一财富 1217
第八部分 教师身体素质篇 1217
第二节 身体素质是教师成就事业的保障 1218
第三节 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挫折忍受力 1221
第二章 教师身体健康的标志 1222
第一节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 1222
第二节 身体各部分发育良好,功能正常 1223
第三节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1225
第四节 体质健壮,能抵抗一般性的传染病 1226
第三章 增强身体素质的途径 1227
第一节 加强锻炼,注意身体 1227
第二节 合理作息,科学用脑 1229
第三节 乐于合群,善于交往 1230
第四节 心胸开朗,处世乐观 1231
第五节 加强自我调节,永保精神健康 1232
第一章 教师外在素质的重要性 1237
第一节 外在素质影响教师威信的形成 1237
第九部分 教师外在素质篇 1237
第二节 教师外在素质对学生精神面貌的示范作用 1239
第二章 教师外在素质的主要内容 1241
第一节 衣着朴素,整洁得体 1241
第二节 仪态端庄,稳重大方 1244
第三节 风度优雅,举止从容 1248
第四节 谈吐文雅,富有情趣 1250
第五节 作风严肃活泼,庄重亲切 1254
第三章 教师良好外在素质的形成 1260
第一节 美的形象来自美的德行 1260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伦理美学观念 1261
第三节 从小事做起事事检点 1262
第一章 概述 1267
第一节 什么是教师人际关系 1267
第十部分 教师人际关系素质篇 1267
第二节 教师人际关系的形成 1272
第三节 教师人际交往的一般特点 1278
第四节 教师人际关系的构成 1281
第五节 教师人际关系的功能 1284
第六节 教师人际关系的原则 1288
第二章 教师人际关系艺术 1293
第一节 教师与学生 1293
第二节 教师与教师 1310
第三节 教师与领导 1318
第四节 教师与家长 1325
第五节 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 1330
第三章 教师人际关系的障碍及其消除 1338
第一节 如何认识教师人际关系的障碍 1338
第二节 教师人际关系障碍的种类 1340
第三节 教师人际关系障碍的消除 1345
第十一部分 国外教师素质教育篇 1351
第一章 美国教师素质教育概况 1351
第一节 历史状况 1351
第二节 师资的培养 1352
第三节 教师在职进修 1354
第二章 英国教师素质教育概况 1358
第一节 英国师范教育的演变 1358
第二节 师资的培养 1359
第三节 教师的在职进修 1362
第三章 法国教师素质教育概况 1366
第一节 历史状况 1366
第二节 师资的培养与考核 1367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的进修 1372
第一节 历史状况 1375
第四章 联邦德国教师素质教育概况 1375
第二节 师资培养 1376
第三节 师资考核 1378
第四节 师资进修 1379
第五章 日本教师素质教育概况 1381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1381
第二节 师资的培养 1383
第三节 教师的选用制度 1387
第四节 教师的进修 1390
附录: 13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9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4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407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 1413
关于当前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工作的几点意见 1416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