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公共决策中的听证制度及其研究 1
0.1 中国引入听证制度的历程回顾 3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0.3 总体研究设计 8
图0-2 听证问题的研究路线 10
图0-1 听证制度的案例分析框架 10
第1章 中国听证制度的宏观社会背景分析 13
1.1 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的新问题 13
图1-1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16
1.2 全球化与WTO透明条款对中国政府运作方式的中击 17
1.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20
图1-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选择与走势把握 23
1.4 中国引进听证制度的必然性及其焦点问题 24
2.1 听证制度在中国公共决策体制变革中的地位与局限性 26
第2章 中国听证制度的地位、功能与程序 26
2.2 中国听证制度的功能定位与程序建构 35
图2-1 听证制度的功能定位和程序要求 39
2.3 小结 40
第3章 中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实证分析 41
3.1 中国价格听证制度出台的背景与过程 42
图3-1 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在各类价格形成中的比重 43
图3-2 国家价格决策听证的依据、目录、主体与程序 46
3.2 中国地方价格听证早期的运作程序与功能 46
图3-3 中国12个地方的价格听证制度建立主体类型百分比图 48
图3-4 中国11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的法律形式类型百分比 48
表3-2 中国12个地方的价格听证制度中明确的目标定位统计 49
表3-1 中国10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的文字数与条款数(依字数多少排序,不含天津) 49
表3-3 中国10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申明的实施原则统计 51
表3-4 中国8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适用的价格类型统计 52
表3-6 中国11个地方价格听证的具体内容统计 53
表3-5 中国9个地方价格听证的主要内容 53
表3-7 中国11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规定的听证参加人员的属类统计 58
表3-9 北京市听证会代表职务职称资料统计 60
表3-8 北京市听证会代表分类资料统计 60
表3-10 中国10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规定的听证准备程序统计(青岛没有规定) 65
表3-11 北京市四次价格听证会代表出席和发言情况统计 67
表3-12 中国11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规定的听证进行程序统计 68
表3-13 中国10个地方价格听证制度规定的听证后续程序统计 71
表3-14 北京市四次价格听证会代表意见情况统计 72
3.3 模式及其成因 77
3.4 典型案例分析——中国铁路票价听证会 83
表3-16 铁路票价听证会消费者代表自然情况一览表 85
表3-15 铁路票价听证会正式代表的构成及产生办法 85
表3-17 铁路票价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当选方式统计表 87
表3-18 铁路票价听证会正式代表对涨价方案的态度 88
表3-19 铁路客运调价方案比较表 89
3.5 小结 95
第4章 中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实证分析 99
4.1 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立法听证制度分析 100
图4-1 金字塔型立法听证 103
图4-2 倒金字塔型立法听证 103
图4-3 立法听证的功能与负面效益 108
图4-4 立法听证的依据与功能 109
图4-5 立法听证的召集与功能 111
图4-6 立法听证的参与与功能 114
图4-7 立法听证的过程与功能 117
图4-9 14个国家或地区立法听证的功能与制度的关系 118
图4-8 立法听证的善后与功能 118
4.2 中国立法听证早期地方实践案例的比较分析 119
表4-1 深圳市法制局建筑材料核准制听证会意见统计 135
4.3 中国地方人大现行立法听证制度比较 144
4.4 小结 156
第5章 两个关键问题:媒体监管与成本分析 158
5.1 公开听证与媒体监管 158
图5-1 听证与媒体关系研究的内容 159
图5-2 三种听证会报道的信息来源的基本立场定位 162
图5-3 三种听证会报道渠道的主要传播力 163
图5-4 传媒报道听证的正面与负面作用关系图 164
5.2 听证成本的初步分析 176
图5-5 成本管理历程阶段 182
图5-6 ABC成本法各相关概念的关系 183
图5-7 公共听证ABC分析法步骤体系分析框图 184
第6章 听证与治理:理论分析与总体效应评估 185
6.1 治理与善治的有关理论 186
6.2 治理与公共决策及其体制改革 189
6.3 治理的原则与听证的功能定位 192
图6-1 公共治理原则与听证制度的功能定位之间的关系 192
6.4 听证的治理成效 194
6.5 听证的治理问题及其成因 196
图6-2 北京、上海市民了解价格听证的状况(1998年6月) 198
6.6 未来发展建议 199
附录一 中国价格听证制度文本 203
附录 国内外主要的听证制度文本 203
附录二 中国立法听证制度文本 210
附录三 其他国家立法听证制度文本 222
参考文献 226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