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政治·民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448201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中国宗教与政治 1

第一章 中国政教关系的历史演进 3

一 氏族社会 4

二 宗法宗族社会 9

(一)宗族社会的创立时期(夏、商) 9

(二)宗族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 12

(三)宗族社会的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14

(一)家族社会的确立时期(秦汉) 21

三 宗法家族社会 21

(二)家族社会的调整时期(魏晋南北朝) 25

(三)家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元) 29

(四)家族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 32

四 公民社会的开端(民国) 37

第二章 关于政治与宗教的理论思考 41

一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41

(一)利益、权力、统治、管理和斗争 42

(二)大政治的理念 47

(一)宗教的要素与本质 48

二 宗教学的基本概念 48

(二)宗教要素及其在政教关系中的作用 49

第三章 宗教与政治统治 52

一 宗教观念与政治文化 53

(一)君权神授与政治的合法性 53

(二)宗法性宗教与等级社会制度 56

(三)虚幻的平等和现实的剥削关系 58

二 宗教活动的政治参与 60

(一)间接参与政治活动 60

(二)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63

三 宗教组织与政治统治 64

(一)宗教组织与政治关系的类型 65

(二)宗教领袖的政治作用 72

第四章 宗教与政治管理 80

一 宗教观念的政治整合作用 82

(一)群体凝聚作用 82

(二)行为规范作用 83

(三)心理消解作用 85

(四)制约君权作用 87

二 宗教活动的政治调节作用 90

(一)参与政治决策 90

(二)调节人际关系 92

(三)传播政治文化 94

(四)推动礼乐教化 95

三 政府对宗教观念的控制 96

(一)和而不同的指导思想 96

(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97

(三)对异端思想的排斥和禁止 99

四 政府对宗教组织和活动的管理 100

(一)扶植提倡 100

(二)强化管理 103

(三)控制规模 104

(四)限制活动 106

(五)武力干预 108

第五章 宗教与政治斗争 111

一 宗教观念与政治革命 112

(一)平等观念 113

(二)平均观念 114

(三)末世与来世观念 116

(四)怀疑观念 118

(五)献身观念 120

(六)神异观念 122

二 宗教组织与政治革命 123

(一)聚集革命力量 123

(二)组织革命队伍 125

(三)发动武装起义 127

(四)建立革命政权 128

(五)支持革命运动 129

三 宗教与政治争夺 130

(一)制造地方割据 131

(二)参与权力争夺 132

(三)制造国家分裂 133

第六章 中国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历史特点 138

下篇 中国宗教与民族 143

第一章 中国原始宗教形态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 145

一 原始宗教的多样性是中国宗教文化丰富多彩的根源 146

二 原始宗教的一致性是中华民族凝聚的心理基础 153

(一)祖先崇拜与中国文化的宗法性 153

(二)天神崇拜的超越性和兼容性 157

第二章 关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问题 164

一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165

二 民族一词的翻译问题 167

三 对民族定义的修正与发展 169

四 民族共同体的定义 172

第三章 宗教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74

一 宗教对于民族地域的影响 174

(一)地域与民族的形成 174

(二)宗教在共同地域形成方面的影响 175

二 宗教对于民族经济生活的影响 177

(一)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77

(二)宗教类型对民族经济的不同影响 179

(三)外来宗教对民族经济的影响 181

三 宗教与民族语言 183

(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183

(二)宗教对民族语言的重要影响 184

四 宗教与民族文化 186

(一)宗教与民族教育 186

(二)宗教与民族风俗 188

(三)宗教与民族文艺 190

(四)宗教与民族行为规范 191

(五)宗教与民族意识 195

第四章 民族对宗教的吸收、排斥与改造 199

一 对外来宗教的吸收取决于主体的需求 199

二 对外来宗教的排斥导因于主体的价值观念 204

三 对外来宗教的改造取决于主体的解读 205

第五章 宗教在中国各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11

一 儒家学说成为汉族文化的核心 212

(一)终极关怀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 212

(二)人生观从灵魂不死到“三不朽” 215

(三)人格观从天神崇拜到圣贤崇拜 218

(四)教育观从神启到学知 220

(五)汉民族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 221

二 伊斯兰教是穆斯林民族文化的核心 225

(一)中国穆斯林民族形成概况 225

(二)“认主独一”的终极价值 228

(三)以“认主”为目的的教育观和修养观 229

(四)以“两世吉庆”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 230

(五)以“信前定”为依据的行为模式 231

(六)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32

三 佛教对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影响 233

(一)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三种形态 233

(二)以“四谛”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 236

(三)轻今生、重来世的生死观 237

(四)以“佛”为理想人格的道德理论体系 238

(五)以“菩萨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240

四 原生性宗教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241

(一)万物有灵的世界观 243

(二)善恶分明的伦理观 245

(三)多元兼容的文化性格 247

五 中国诸民族宗教性比较 249

第六章 宗教与诸民族之间的关系 252

一 宗教与民族冲突 253

(一)宗教观念与民族冲突 253

(二)宗教活动与民族冲突 257

(三)宗教人员与民族冲突 260

二 宗教与民族融合 261

(一)宗教观念与民族融合 262

(二)宗教活动与民族融合 266

(三)宗教领袖的民族融合作用 268

第七章 中国宗教与民族关系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趋势 269

一 宗教与民族具有相关性 269

二 宗教与民族具有差异性 270

三 宗教与诸民族的关系 271

四 “多元一体”是中国民族宗教的基本特征 272

五 宗教与民族的发展相辅相成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