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红学的新贡献——《红楼梦考论》序 冯其庸 1
前言 1
上编 3
《红楼梦》作者考 3
一 小引 3
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 4
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 12
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 29
曹雪芹生年考 36
一 引言 36
二 评胡适的前后三种说法 37
三 评周汝昌的“雍正甲辰”说 40
四 评李玄伯的“康熙乙未”说 44
五 说曹雪芹生于康熙戊戌年 48
六 说曹雪芹的卒年问题 54
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 60
一 小引 60
二 巧姐与大姐:说《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61
三 巧姐与香菱:说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 65
四 巧姐与二丫头:说巧姐的最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 72
中编 81
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 81
一 引言 81
二 美——人的仪表 81
三 美——人的才智 87
四 美——人的情欲 95
五 美——人的本性 104
六 简短的结语 113
略论《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116
一 小引 116
二 旨在揭示地主阶级必然衰败之内因 117
三 旨在传达“王道乐土”上的呼号 122
四 旨在塑造“千古未有之一人” 131
略论《红楼梦》形象体系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141
一 释贾宝玉的一句“呆话” 141
二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宝珠” 142
三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死珠” 148
四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鱼眼睛” 156
五 结语 161
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 163
一 我对书中神道问题的基本看法 163
二 非因神设事,是以事设神 164
三 一支王道曲,千红无孑遗 170
四 “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 181
论《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195
一 书中交织着两种审美视点 195
二 世上鲜见的大善人 195
三 天下少有的幸运儿 206
四 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 213
论《红楼梦》悲剧主题的多层次性 221
一 引言 221
二 情爱的颂歌 223
三 童心的赞歌 235
四 青春的悲歌 249
五 结论和余论 260
一 引言 268
论《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 268
二 说“通灵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273
三 说贾宝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280
四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288
论《红楼梦》的结构学 297
一 引言 297
二 本旨:三种悲剧构架 297
三 情节:“三波九折”相激成澜 304
四 主线:一主双宾联络交互 318
五 余论:“三”和“四”及“正”和“闰” 332
《红楼梦》的均衡美及其数理文化论纲 338
一 引言 338
二 从芳官的耳环说起 340
三 从人物安排上说起 341
四 从章回布局上说起 344
五 从重大关目上说起 347
六 从情节线索上说起 348
七 从通部格局上说起 351
八 结论 353
九 余论 356
下编 361
究竟是想规范封建道德,还是在批判封建道德——《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道德观念的比较研究 361
一 小引 361
二 是讽谕文学,还是叛逆文学 361
三 是憧憬“仁政”,还是嘲讽“仁政” 366
四 是讴歌“三纲”,还是讥刺“三纲” 370
五 是褒扬“常人”,还是颂扬“真人” 379
二 说两部小说都肯定“童心”而同中有异 382
一 小引 382
究竟是主张制约“童心”,还是鼓吹放纵“童心”——《红楼梦》与《西游记》人性观念的比较研究 382
三 说两部小说都诮儒毁僧谤道而同中有异 389
四 说两部小说都打破了传统写法而同中有异 394
究竟是人间喜剧,还是时代悲剧——《红楼梦》与《金瓶梅》审美观念的比较研究 403
一 引言 403
二 从作品的描写对象来说 404
三 从作品的艺术构思来说 411
四 从作品的行文如绘来说 418
五 结论和余论 423
究竟是悲怆地缅怀三代,还是苦痛地求索未来——《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社会观念的比较研究 428
一 问题的提出 428
二 说两部小说思想意蕴的异同 430
三 说两部小说天良内涵的异质 440
四 说两部小说文化沿革的异途 456
五 余音 471
附录:李贽的“童心”说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472
一 引言 472
二 说葆有“童心”的叛逆者形象 474
三 说具有“童心”的女奴们形象 481
四 说“童心”被污的年轻女子形象 488
五 说失却“童心”的封建统治者形象 495
六 简短的小结 500
论《红楼梦》后四十回 504
一 引言 504
二 说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基本方法 504
三 说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指导思想 516
四 说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总体功过 526
后记 535